bevictor伟德官网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黨建 > 政策文件 > 正文

政策文件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全文

來源: 日期:2014-12-15 00:00 點擊:

 

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新的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新 形勢下黨和國家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深入闡釋了黨的十八大精神,進一步升華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和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的認 識。講話内涵豐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貫穿着堅定信仰追求、曆史擔當意識、真摯為民情懷、務實思想作風、科學思想方法,閃耀着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光輝。
該《讀本》分十二個專題,全面準确闡述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重大意義、科學内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闡述了講話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和重大 理論觀點。該書框架結構是在深入領會和梳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基礎上設計的,全書主要觀點和論述忠實于原著。《讀本》為廣大黨員、幹部、群衆學習講 話精神提供了重要輔助材料。
  目錄
  一、發展中國穩定中國的必由之路——關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二、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向往——關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
  三、敢于啃硬骨頭 敢于涉險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
  四、實現實實在在的沒有水分的增長——關于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五、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關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國
  六、創在中華文化新的輝煌——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七、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關于改善民生和創在社會治理
  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關于大力推進生态文明建設
  九、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關于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
  十、建立新型國際關系——關于國際關系和我國外交戰略
  十一、鐵打還需自身硬—— 關于黨要管黨、從嚴治黨

  十二、掌握工作緻勝的看家本領—— 關于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新時期統一思想和推進工作的科學指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 發展觀為指導,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大局,統籌偉大事業偉大工程,以中國夢凝聚力量,以抓改革激發活力,以改作風振奮人心,勵精圖治、攻堅克難,帶領全黨全國 各族人民取得新成就、形成新風氣、開創新局面,得到了廣大幹部群衆的衷心擁護和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
  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新的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講話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圍繞 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态文明建設,圍繞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祖國統一、外交工作等,圍繞從嚴管黨治黨、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 水平,提出許多富有創見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深入闡釋了黨的十八大精神,進一步升華 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和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的認識。講話内涵豐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貫穿着堅定信仰追求、曆史擔當意識、真摯為民情 懷、務實思想作風、科學思想方法,閃耀着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光輝,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執政理念、工作思路和信念意志的集中反映,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為我們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實現新的奮鬥目标提供了科學指南和基本遵循。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是全黨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是我們統一思想認識、凝聚奮進力量的迫切需要,是把握發展大勢、明确前進方向 的迫切需要,是赢得發展新優勢、開創事業新局面的迫切需要,是提高黨員幹部素養、增強駕馭複雜局面能力的迫切需要,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 會主義新勝利,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學習好貫徹好講話精神,才能進一步堅定主心骨,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的團結統一,更好地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 神、凝聚中國力量;才能進一步增強戰略思維和戰略定力,更好地觀大勢、謀大事,排除各種幹擾,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才能 進一步增強發展信心、把握發展規律、拓展發展空間,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才能更好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保持黨的蓬勃生 機和旺盛活力,切實承擔起黨所肩負的曆史責任和曆史使命。

  為推動全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切實用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中央宣傳部組織編寫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 話讀本》。該書框架結構是在深入領會和梳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基礎上設計的,全書主要觀點和論述忠實于原著。該書可作為廣大黨員、幹部、群衆學習講 話精神的重要輔助材料。

  一、發展中國穩定中國的必由之路
  ——關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道路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我們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堅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勝 利,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曆史和實踐昭示我們: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 能發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曆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
  江河萬裡總有源,樹高千尺也有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黨和人民曆盡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根本成 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創的,也是建立在我們黨九十多年長期奮鬥基礎上的,而其思想、理論和實踐的源頭,則可追溯到更遠。從提出社會 主義思想到現在,差不多有五百年時間。從這個很長曆史過程來考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其思想發展的脈絡,更加充分地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 義的曆史必然性和科學真理性。
  社會主義五百年,經過了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實踐到多國發展的過程。二〇一三年一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 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講話中,分六個時間段對社會主義五百年的曆史進行了系統回顧和梳理,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曆史淵源和發展進程。
  第一個時間段,空想社會主義産生和發展。空想社會主義的開山之作,是一五一六年英國人莫爾發表的《烏托邦》一書。這本書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過 程中的悲慘景象,同時描繪了一個沒有剝削、人人平等的理想社會。此後一直到十九世紀上半葉,有影響的空想社會主義者還有德國農民戰争領袖闵采爾、意大利的 康帕内拉、英國掘地派運動領袖溫斯坦萊、法國的摩萊裡和馬布利等人,其中最重要的是十九世紀初三大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家——法國的聖西門、傅立葉和英國的歐 文。空想社會主義者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全部基礎,論證未來社會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對未來社會提出一些積極主張和有價 值的猜測。但是,他們的共同局限是唯心史觀,無法找到實現其社會理想的正确道路和社會力量。
  第二個時間段,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十九世紀中葉,随着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産不斷發展,工人階級作為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曆史舞台。 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社會狀況,批判繼承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英國空想社會主義的合理成分,創立了唯物史觀和 剩餘價值學說,并把社會主義思想置于這兩大理論基石之上,從而使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科學社會主義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産生、發展、滅亡 和共産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曆史必然性,對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過程、發展方向、一般特征作了科學預測和設想。當然,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 設想主要是理論上的,至于如何付諸實踐,還有待後人來解答。
  第三個時間段,列甯領導十月革命勝利并實踐社會主義。二十世紀初,列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社會主義可能在一國或 數國首先取得勝利的理論,領導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使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飛躍。十月革命勝利後,究竟如何搞 社會主義,也沒有先例,列甯進行了深入思考和艱辛探索。針對一九一八年下半年到一九二一年春實行戰時共産主義政策暴露出的問題,列甯進行了深刻反思,提出 了新經濟政策,對戰時共産主義政策進行了深刻調整。
  第四個時間段,蘇聯模式逐步形成。列甯逝世以後,斯大林在領導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中,逐步形成了實行單一生産資料公有制和指令性計劃經濟、權力高度集中 的經濟政治體制。蘇聯模式在特定的曆史條件下促進了蘇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也為蘇聯軍民奪取反法西斯戰争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不尊重經濟規律等,随 着時間推移,其弊端日益暴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體制障礙。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面對經濟社會發展困境,蘇聯和東歐國家也想進行一些調整,但在西 方等各種勢力強大攻勢下,這種調整偏離了正确方向,終于導緻一九八九年東歐國家先後發生劇變,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蘇共解散,使世界社會主義遭受重大曲 折。
  第五個時間段,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的探索和實踐。我們黨是第二個在一個大國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新中國成立後,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 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迅速醫治戰争創傷、恢複國民經濟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但是,如 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是黨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剛開始,我們隻能學習蘇聯經驗,但在實踐中我們黨很快就察覺到蘇聯模式的局限,提出要以蘇為鑒,獨立探索 适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以毛澤東同志發表《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确處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問題》為主要标志,我們黨對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有了自己新 的重要認識。在後來的實踐中,由于黨在指導思想上“左”的錯誤,很多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确思想沒有得到貫徹落實,甚至發生了“文化大革命”這樣的全局 性、長時間嚴重錯誤,使我們黨在探索社會主義曆程中遭到嚴重挫折。盡管探索艱辛坎坷,但我們黨取得的積極成果是極其寶貴的,為新的曆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 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第六個時間段,我們黨作出進行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決策、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粉碎“四人幫”以後,特别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同志 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徹底否定了“以階級鬥争為綱”的錯誤理論和實踐,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 提出進行改革開放,并明确提出必須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一九八二年,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上發出響亮的号 召: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過實踐探索,鄧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 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開拓了馬克思主義 新境界,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創立了鄧小平理論,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 代中央領導集體,在國内外形勢十分複雜、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面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依據新的實踐确立了黨的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确 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 想,開創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二十一世紀。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 展,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生态文明建設,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推進黨 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形成了科學發展觀,成功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搞清世界社會主義思想的源頭及其演進,搞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曆史發展,就能明白,我們黨在推進革命、建設、改革的進程中,是怎樣經過反複比較和總 結,曆史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的;是怎樣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是怎樣曆經千辛萬 苦、付出各種代價,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波瀾壯闊的曆史進程告訴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 展曆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曆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位一體構成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踐、理論、制度緊密結合的,既把成功的實踐上升為理論,又以正确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還把實踐中已見成效的方針政策及時上升為黨 和國家的制度,由此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 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二〇一二年十一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就特在 其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實現途徑、行動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聯系上,特就特在這三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全面 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态文明建設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設;既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又堅持改革開放;既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又逐 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條道路既不是“傳統的”,也不是“外來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們“獨創的”,是一條人間正道。隻有 這條道路而沒有别的道路,能夠引領中國進步、實現人民福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這一理論體系寫出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新 版本”,是深深紮根于中國大地、符合中國實際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它同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是堅持、發展和繼承、創新的關系。馬克思列甯主義、毛 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喪失根本。同時,我們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着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 着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着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各方面體制機制等具體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國家層面民主制度同基層民 主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符合我國國情,既堅持了社會主義的根本性質,又借鑒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設的有益 成果,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是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應該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特色鮮明、富有效率的,但還不是盡善盡美、成熟定型的,也需要不斷完善。鄧小平同志一九九二年在視察南方重要談話中 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要堅持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堅持和完善現有制 度,從實際出發,及時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提供 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植根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适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如果說社會主義曆經高潮與低潮、成功與挫折的曆程,是一部氣勢恢宏、跌宕起伏的交響樂,那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這部雄渾交響樂的華彩樂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黨始終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 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這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不是别的什麼主義。”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 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曆史性課題。在中華民族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時期,各種主義和思潮都進行過嘗試,資本主義道路沒有走通,改良主義、自由主 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等也都“你方唱罷我登場”,但都沒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是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 思想引導中國人民走出了漫漫長夜、建立了新中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國快速發展起來了。
  實踐是最硬的标準,道路走得怎麼樣,最終要靠事實來說話。新中國成立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顯 著改善,國際地位空前提升。一九七九到二〇一二年,國内生産總值年均增長百分之九點八,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年均百分之二點八的增速,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 二,成功實現從低收入國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跨越。這樣的發展、這樣的巨變,在人類發展史上都是罕見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之中國,同新中國成立 以前之中國相比,同鴉片戰争以後之中國相比,有天壤之别啊!”同歐美一些國家受困于金融危機、債務危機相比,同一些發展中國家陷入發展陷阱相比,同西亞北 非一些國家政治動蕩、社會混亂相比,我國發展可以說是風景這邊獨好。事實雄辯地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路,走得對、走得好。
  近些年來,國内外有些輿論提出中國現在搞的究竟還是不是社會主義的疑問,有人說是“資本社會主義”,還有人幹脆說是“國家資本主義”、“新官僚資本主 義”。這些都是完全錯誤的。我們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那就是不論怎麼改革、怎麼開放,我們都始終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了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這就包括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 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 義生态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包括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 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衆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 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些都是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體現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内容,如果丢掉了這些,那就不成其為社會主義了。”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找到一條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這條道路更不容易。過去,我們照搬過本本,也模仿過别人,有過迷 茫,也有過挫折,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覺醒,一次次實踐、一次次突破,最終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之路。現在,有些人議論這個道路、那個道路,有的 想拉回到老路上,有的想引到邪路上去;有的是思想認識誤區,有的是别有用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我們看準了、認定了,必須堅定不移走下去。要虛心 學習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不能數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國的發展模式。要始終保持清醒堅定,保持強大前進定力,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 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幹擾所惑,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4.正确認識改革開放前後兩個三十年
  路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二〇一三年十二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談會上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 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标志,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主要分為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 後兩個曆史時期。
  對于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曆史時期的關系,有人在認識上還比較模糊。比如,有的認為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之前的三十 年曾經出現過“文化大革命”這樣的錯誤,因而用後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有的則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了許多以前沒有的新矛盾,甚至認為我們 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偏離了社會主義方向,因而用前三十年來否定後三十年。正确認識改革開放前後兩個三十年的關系,決定着能否正确評價中國共産黨九十 多年的曆史,能否正确評價新中國六十多年的曆史,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
  在這個大是大非問題上,我們要有十分清醒而堅定的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講話中指出, “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别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曆史新時期開創的,但也 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進行了二十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對如何正确認識這個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從三個方面進行了深刻闡述。
  第一,如果沒有一九七八年我們黨果斷決定實行改革開放,并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把握改革開放的正确方向,社會主義中國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 大好局面,就可能面臨嚴重危機。同時,如果沒有一九四九年建立新中國并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積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質、制度條件,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經 驗,改革開放也很難順利推進。
  第二,雖然這兩個曆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兩者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黨在社會主義 建設實踐中提出的許多正确主張,雖然當時沒有真正落實,改革開放後得到了真正貫徹,将來也還是要堅持和發展的。馬克思早就說過:“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曆 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 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幹出隻有後人才能幹出的業績來。
  第三,對改革開放前的曆史時期要正确評價,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曆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曆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曆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曆史 時期。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為改革開放後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積累了條件,改革開放後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對前一個時期的堅持、改革、發展。對改革 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揚經驗,吸取教訓,在這個基礎上把黨和人民事業推向前進。
  正确認識和處理改革開放前後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的關系,不隻是一個曆史問題,更主要的是一個政治問題。古人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近年來,國 内外敵對勢力往往拿中國革命史、新中國曆史來做文章,竭盡攻擊、醜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亂人心,煽動推翻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 度。這個重大政治問題處理不好,就會産生嚴重政治後果。想當初,蘇聯為什麼解體?蘇共為什麼垮台?一個重要原因是全面否定蘇聯曆史、蘇共曆史,否定列甯, 否定斯大林,搞曆史虛無主義,思想搞亂了。
  曆史就是曆史,曆史不能任意選擇,一個民族的曆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不論發生過什麼波折和曲折,不論出現過什麼苦難和困難,中華民族五千多年 的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一百七十多年的鬥争史,中國共産黨九十多年的奮鬥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多年的發展史,都是人民書寫的曆史。總結和吸取曆史教 訓,目的是以史為鑒、更好前進。要牢固樹立正确曆史觀,既不能割斷曆史,也不能虛無曆史,堅持做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果決不能丢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 設的成就決不能否定,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向決不能動搖。
  5.繼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寫下去
  責任重于泰山,事業任重道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斷發展、不斷前進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産黨人帶領人民接續奮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和發 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鄧小平同志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 在這篇大文章上都寫下了精彩的篇章。現在,我們這一代共産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這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莊嚴宣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前進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經過幾十年的理論和實踐探索,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 把握,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這一點不容置疑。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還面臨很多沒有弄清楚的問題和待解的難題,對 許多重大問題的認識和處理都還處在不斷深化的過程之中,這一點也不容置疑。對事物的認識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而對社會主義這個我們隻搞了幾十年的東西,我們 的認識和把握也還是非常有限的。事業越前進、越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面對的不可預料的事情就會越多。這一切都需要我們 在實踐中大膽探索、深化發展。
  二〇一三年六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面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要求,重溫黨和人民共同走過的光輝曆程,要提高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一是必須堅持走自己的路。無論搞革命、搞建設、搞改革,道路問題都是最根本的問題。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 這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産黨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曆經艱難曲折,付出巨大犧牲,在人民創造曆史的偉大實踐中得出來的基本結論。新民主主義革命時 期是這樣走過來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是這樣走過來的,改革開放曆史新時期也是這樣走過來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站立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土 地上,吸吮着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十三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曆史底蘊,具有無 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在三十多年探索和實踐中,找到了、堅持了、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現在最關鍵的是堅定不移走這條道路、與時俱進拓展這 條道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二是必須順應世界大勢。“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正确處理中國和世界的關系,是事關黨的事業成敗的重大問題。中國共産黨的誕生, 社會主義中國的成立,改革開放的實行,都是順應世界發展大勢的結果。改革開放是怎麼搞起來的?很關鍵的一條是我們黨正确判斷世界大勢,确立了和平與發展是 時代主題的認識,才有了黨和國家工作中心的轉移,才有了改革開放曆史新時期的開啟。在當今世界深刻複雜變化、中國同世界的聯系和互動空前緊密的情況下,更 要密切關注國際形勢發展變化,把握世界大勢,統籌好國内國際兩個大局,在時代前進潮流中把握主動、赢得發展。
  三是必須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我們黨九十多年來之所以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從根本上說,就是因為能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就是堅持群衆 是真正的英雄,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最廣泛動員和組織人民投身到黨領導的偉大事業中來。我們黨領導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鬥争;領導人民開 展抗日戰争、趕走日本侵略者,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鬥争;領導人民推翻蔣家王朝、建立新中國,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鬥争;領導人民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 變一窮二白的國家面貌,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鬥争;領導人民實行改革開放、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同樣是為了人民根本利益而鬥争。在前進征途上,隻要我們黨始 終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緊緊依靠人民,就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四是必須加強黨的自身建設。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曆史時期,我們黨都高度重視加強自身建設。在做好黨的建設日常性工作的同時,先後開展整風、整黨、 “三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先進性、科學發展觀、黨的群衆路線等學習教育實踐活動,對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提高黨的領導能力和執政能力發揮 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形勢的發展、事業的開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們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要增強緊 迫感和責任感,牢牢把握黨的建設總要求,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使我們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曆史進程中始終走在 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内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曆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曆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五是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長期奮鬥取得的,也是經過長期實踐檢驗的。我們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來源于實踐、來源于人民、來源于真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 産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要在深入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性和真理性的基礎上,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不斷開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不斷交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答卷。

  二、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向往
  ——關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黨的十八大剛剛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書記處的同志來到國家博物館,參觀《複興之路》展覽。習近平 總書記深情指出:“現在,大家都在讨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此後,他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閉幕會上,在同全國勞動模範代表、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在出訪和接受國外媒體采訪等很多重要場合,對中國夢進行了深刻闡述。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 一經提出,就釋放出強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老百姓熱議中國夢,社會輿論聚焦中國夢,海外華人述說中國夢,國際社會關注中國夢,中國夢成為中國走向未來的鮮 明指引,成為激勵中華兒女團結奮進、開辟未來的一面精神旗幟。
  1.中國夢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
  隻有創造過輝煌的民族,才懂得複興的意義;隻有曆經過苦難的民族,才對複興有如此深切的渴望。《複興之路》展覽,回顧了中華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華民 族的今天,宣示了中華民族的明天,生動诠釋了近代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尋夢、追夢、圓夢的曆史旅程。習近平總書記引用三句詩對這段曆史進行了生動叙說。
  中華民族的昨天,可以說是“雄關漫道真如鐵”。近代以後,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之重、付出的犧牲之大,在世界曆史上都是罕見的。但是,中國人民從不屈 服,不斷奮起抗争。為了民族複興,幾代人魂牽夢萦,億萬人心結難解。曆經上下求索、千辛萬苦,中華民族終于在中國共産黨的正确領導下,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建立了新中國,确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開始了建設自己國家的偉大進程。
  中華民族的今天,可以說是“人間正道是滄桑”。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總結曆史經驗,不斷艱辛探索,終于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正确道路,取得了舉 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我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大大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再向全面小康邁進的跨越。 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空前提升,中國崛起被國際媒體稱為“近年來最重要的全球變革”。
  中華民族的明天,可以說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經過鴉片戰争以來一百七十多年的持續奮鬥,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展現出光明的前景。深藏于中國人民心中的民 族複興夢想,終于不再是空中樓閣,而猶如地平線上跳動着的朝陽,噴薄而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現在,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複 興的目标,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标。”
  這三句詩将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鑄于百餘年中國波瀾壯闊、滄桑巨變的曆史圖景,展現于幾代人為民族複興奮鬥的艱辛曆程,令人感慨、催人奮 進。中國夢,反映了近代以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美好夙願,進一步揭示了中華民族的曆史命運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走向,指明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奮鬥目标。 這一重要戰略思想,充分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曆史擔當和使命追求,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全體人民的莊嚴承諾,是黨和國家面向未來的政治宣言,為堅持和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了新内涵。
  2.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中國夢視野寬廣、内涵豐富、意蘊深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個夢想,把國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 民的期盼融為一體,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表達了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景。正因為如此,它具有了廣泛的包容性,成為回蕩在十三億人心中的 高昂旋律。
  中國夢是國家情懷、民族情懷、人民情懷相統一的夢。“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泰則民安,民富則國強。中國夢的最大特點,就是把國家、民族和個人 作為一個命運共同體,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個人的具體利益緊緊聯系在一起,體現了中華民族固有的“家國天下”的情懷。實現中國夢,意味着中國的經濟實 力和綜合國力、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大大提升,意味着中華民族以更加昂揚向上、文明開放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味着中國人民過上更加幸福富裕安康的 生活。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人民是中國夢的主體,是中國夢的創造者和享有者。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我們的人民是偉大的 人民,中國人民素來有着深沉厚重的精神追求,即使近代以來飽嘗屈辱和磨難,也沒有自棄沉淪,而是始終懷揣夢想,向往光明的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不 是哪一個人、哪一部分人的夢想,而是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的追求;中國夢的實現,不是成就哪一個人、哪一部分人,而将造福全體人民。因此,中國夢的深厚源泉在 于人民,中國夢的根本歸宿也在于人民。
  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宏大叙事”的國家夢,也是“具體而微”的個人夢。曆史告訴我們,每個 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當今時代是放飛夢想的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美好夢想。從上學就業到住房就 醫,尊嚴的保證、事業的成功、價值的實現……十三億個鮮活生動的個人夢想百川歸海彙成中國夢。中國夢的廣闊舞台,為個人夢想提供了蓬勃生長的空間;每個人 向着夢想的不斷努力,又都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重要力量。隻要每個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夢想之中,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就會彙聚成 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3.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二〇一三年三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 “三個必須”,為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繼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指明了方向。
  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道路決定命運。沒有正确的道路,再美好的願景、再偉大的夢想,都不能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指 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 代以來一百七十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曆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曆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曆 史和現實充分證明,無論封閉僵化的老路,還是改旗易幟的邪路,都是絕路、死路。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發展中國、富強中國,這是一條通往複興夢想的 康莊大道、人間正道。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造力的民族,我們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我們也能夠繼續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要增強對中國特色社 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國道路奮勇前進。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偉大的夢想,需要偉大的精神作支撐。沒有振奮的精神、 沒有高尚的品格、沒有堅定的志向,一個民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實現中國夢,要求我們不僅在物質上強大起來,也要在精神上強大起來。魯迅先生說過, “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華夏文明生生不息,中國精神薪火相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 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要 弘揚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振奮全民族的精氣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是克服各種困難、戰勝風險挑戰的決定性因素。中國這麼大一個國 家,就像是在大海中航行的一艘超級巨輪,我們每個人在這艘巨輪上,都是“夢之隊”的一員,都是中國夢的參與者、書寫者,都應當同舟共濟、齊心協力,推動 “中華号”巨輪乘風破浪、奮力前行。隻要我們緊密團結,萬衆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鬥,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為實現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 有廣闊的空間。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全國各族人民要牢記使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十三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彙集起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
  實現偉大複興是全民族的共同夢想,海内外全體中華兒女應同心共圓中國夢。要全面準确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 維護和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要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把握兩岸關系大局,倡導“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堅定不移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道路,鞏固和深 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推動兩岸關系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團結兩岸同胞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努力。
  4.實幹才能夢想成真
  人間萬事出艱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每一個人付出艱苦努力,用實幹托起中國夢。二〇一二年十二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工作時強調:“面向未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靠實幹,基本實現現代化要靠實幹,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要靠實幹。”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我們共産黨人最反對空談、強調實幹、注重落實。鄧小平同志突出強調,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幹出來的,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如 果隻是紙上談兵而不真抓實幹,再宏偉的藍圖都會落空,再美好的夢想也不可能成真。我們每一個人既是夢想家又是實幹家,既要胸懷理想又要腳踏實地,把自己的 事情做紮實,把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落實好,一步一個腳印地朝着夢想奮進。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真抓實幹、埋頭苦幹的良好風尚,特别是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發揚 實幹精神,出實策、鼓實勁、辦實事,不圖虛名,不務虛功,以身作則帶領群衆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奮鬥成就偉業。“寶劍鋒從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從積貧積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發展繁榮,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頑強拼 搏,靠的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當前,我國仍處于并将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 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在前進道路上還會遇到許多難以預料的問題和困難。必須居安思危、艱苦奮 鬥,始終保持那麼一股勁,那麼一股革命熱情,那麼一種拼命精神,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實現中國夢,最終靠全體人民辛勤勞動。“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勞動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間的美好夢想,隻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發 展中的各種難題,隻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裡的一切輝煌,隻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勞動創造了中華民族,造就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曆史,也必将創造出 中華民族的光明未來。必須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讓全體人民進一步煥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依靠辛勤勞動、 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開創更加美好的生活。
  實現中國夢任重而道遠,需要锲而不舍、馳而不息的艱苦努力。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藍圖不可能一蹴而就,夢想不可能一夜成真。我們已經取得輝煌成就,正 在向着夢想一步步靠近。距離目标越近,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隻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勠力同心、不懈追求、接力奮鬥,我們就一定能夠到達中華民族偉大複 興的光輝彼岸。
  5.中國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
  中國夢不僅在國内引發強烈共鳴,而且在國際社會産生強烈反響。“中國夢對世界具有吸引力”,“中國的夢想,不僅關乎中國的命運,也關系世界的命運”,成為國際社會對中國夢的主流認識。
  但同時,國際社會也出現一些曲解和誤讀、疑慮和猜忌。面對中國的塊頭不斷長大,有些人開始擔心,也有一些人總是戴着有色眼鏡看中國,認為中國發展起來 了必然是一種“威脅”,将中國夢曲解為“強權夢”、“擴張夢”、“霸權夢”,甚至把中國描繪成一個可怕的“墨菲斯托”,似乎哪一天中國就要攝取世界的靈 魂。
  如何看待中國夢與世界其他國家人民的夢想的關系,中國夢将給世界帶來什麼呢?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宣示: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赢的夢,與世 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在俄羅斯、在非洲、在拉美、在美國、在東南亞、在歐洲,他一再重申這一重要理念,把中國人民期待和平與發展的美好願景傳遞給各 國人民,把中國發展帶來的機遇展示給全世界。
  中國夢是追求和平的夢。中國夢需要和平,隻有和平才能實現夢想。中華民族曆來就是愛好和平的民族。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理想,中 國曆史上曾經長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但沒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國的記錄。近代以來一百多年間,中國内部戰亂和外敵入侵循環發生,中國人民對戰争帶來 的苦難有着刻骨銘心的記憶,對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中國人民怕的就是動蕩,求的就是穩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我們将堅定不移 走和平發展道路,既努力争取和平的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促進世界和平。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的陳舊邏輯,決不會稱霸,決不搞擴張,中國越發 展,對世界和平與發展就越有利。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七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隻和 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

  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各國人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是中華民族始終崇尚的品德和胸懷。作為一個十三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 國,中國一心一意辦好自己的事情,實現國家發展和穩定,本身就是對世界的巨大貢獻。中國堅持合作共赢,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從中國的發展中受益。二〇一三年中 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百分之三十,今後五年中國進口商品将超過十萬億美元,對外投資将超過五千億美元,出境旅遊将達五億人次,将給世界其 他國家帶來巨大的商機。随着國力不斷增強,中國将進一步發揮負責任大國的作用,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和義務,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 出更大貢獻。

  三、敢于啃硬骨頭 敢于涉險灘
  ——關于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關鍵一招。二〇一二年十二月,習近平總書記黨的 十八大後第一次到地方調研,就選擇了改革開放中得風氣之先的廣東。從深圳、珠海到佛山、廣州,一路上突出強調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此後,他在中央政治局 第二次集體學習,在天津、湖北等地考察,在出訪和接受國外媒體采訪等諸多場合,圍繞深化改革開放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二〇一三年十一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 會對全面深化改革進行總體部署,吹響了改革開放新的進軍号,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1.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曆史上一次偉大覺醒,孕育了新時期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們黨在對“文化大革命”進行深刻反思、對中國發 展落後進行深刻反思、對國際形勢進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決策。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的曆程,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給黨和國家發展注入新的 活力、給事業前進增添強大動力,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是在不斷深化改革中向前推進的。
  三十多年來,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産黨的面貌能發生如此深刻的變化,我國能在國際社會赢得舉足輕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堅持不懈推 進改革開放。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黨和國家保持生機活力的關鍵,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也是當代中國共産 黨人最鮮明的品格。沒有改革開放,我們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大好局面。
  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我們都要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決不能有絲毫動搖”,“全黨要堅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辦法推進改革”。
  這是順應當今世界發展大勢的必然選擇。縱觀世界,變革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是浩浩蕩蕩的曆史潮流。現在世界各國都在加快推進變革,特别是新一輪科技 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在這樣的形勢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必須認清形勢、居安思危、奮起直追。停頓和倒退沒有出 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必将被時代所淘汰。
  這是适應我國發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的必然選擇。我國發展面臨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戰,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比如: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 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産業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依然粗放,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社會矛盾明顯增多,教育、就 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生态環境、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産、社會治安、執法司法等關系群衆切身利益的問題較多,部分群衆生活困難,形式主義、官僚主 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問題突出,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反腐敗鬥争形勢依然嚴峻,等等。要破解發展中面臨的難題、化解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挑戰,推 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除了深化改革,别無他途。
  這是抓住機遇、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必然選擇。抓住和用好機遇,對黨和國家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現在,我國國際環境總體穩定,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大 幅提高,塑造國際關系和國際秩序能力大幅提高;我們在改革開放中積累了豐富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全黨全國各族人民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上精氣神高漲。總起來看,主客觀條件都對我們全面深化改革有利。這個曆史性機遇千載難逢,抓住就能赢得戰略主動,否則就有 可能陷于被動。必須增強機遇意識,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充分發揮我們的獨特優勢,激發黨和國家生機活力。
  當前,我們的改革到了一個新的曆史關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改革經過三十多年,已進入深水區,可以說,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 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其中,有的牽涉複雜的部門利益,有的在思想認識上難以統一,有的要觸動一些人的“奶酪”,有的需要多方面配 合、多措施并舉。矛盾越大,問題越多,越要攻堅克難、勇往直前。必須一鼓作氣、堅定不移,必須堅定信心、增強勇氣,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敢于向積存 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堅決打好全面深化改革這場攻堅戰。
  要勇于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破除妨礙改革發展的那些思維定勢,順應潮流、與時俱進,做好承受改革壓力和改革代價的思想準備, 對黨和人民事業有利的,對最廣大人民有利的,對實現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有利的,該改的就要堅定不移改。改革必然觸及利益,碰到各種複雜關系的羁 絆,要有勇氣、有膽識、有擔當,敢于出招、敢于得罪人、敢于突破既得利益,真正讓改革落地。
  2.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總要求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部署、總動員,勾畫了到二〇二〇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時間表、路線圖。必須準确把握中央精神,統一思想、統一意 志,形成推進改革的強大合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就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總體思路、目标任務進行了深刻闡述。
  堅持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這個總目标回答了推進各領域改革最終是為了什 麼、要取得什麼樣的整體效果這個問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是 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 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善于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堅持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這“三個進一步解放”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條件。解放思想是前 提,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的總開關;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結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礎; 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是最根本最緊迫的任務,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是為了更好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要通過不斷改革創新,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 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比資本主義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發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能為社會發展提供 有利條件,更能在競争中赢得比較優勢,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充分體現出來。
  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經濟建設仍然是全黨的中心工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就必須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 不動搖。經濟體制改革對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響和傳導作用,重大經濟體制改革的進度決定着其他方面很多體制改革的進度,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在全 面深化改革中,要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軸,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牽引和帶動其他領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協同推進、形成合力, 而不是各自為政、分散用力。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标,是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解決了世 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長期沒有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雖然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但市場體系還不健全,市場發育還不充分,特别是政府和市場 關系還沒有理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有效發揮受到諸多制約,必須繼續朝着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标努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不 僅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要使各方面體制改革朝着這一方向協同推進,同時也使各方面自身相關環節更好适應社會主義市場經 濟發展提出的新要求。
  堅持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供了堅實物質基礎和有利 條件。同時,在我國現有發展水平上,社會上還存在大量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特别是随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衆的公平意識、 民主意識、權利意識不斷增強,對社會不公問題反映越來越強烈。這個問題不抓緊解決,不僅會影響人民群衆對改革開放的信心,而且會影響社會和諧穩定。把促進 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堅持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要通過創新制度安排,創造更加公平正 義的社會環境,不斷克服各種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堅持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改革開放之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群衆衷心擁護和積極參與,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們一開始就使改革 開放事業深深紮根于人民群衆之中。我們推進任何一項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場上把握和處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問題,都要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制定 改革舉措。要廣泛聽取群衆意見和建議,及時總結群衆創造的新鮮經驗,充分調動群衆推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最廣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 來,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進。
  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目的和條件,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出發點和落腳點,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源泉,就有了前進方向和基本遵循。要以此統一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和意志,彙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正能量。
  3.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應有之義。全會在這個總目标統領下,提出各個領域改革的目标和舉措,體現了我們黨對改革認識的深化和系統化。二〇一 四年二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讨班上對總目标問題進行了深刻闡述。
  縱觀社會主義從誕生到現在的曆史過程,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樣的全新社會,在以往的世界社會主義實踐中沒有解決得很好。辛亥革命後,中國人就一直在 尋找适合我國國情的國家治理體系,社會各種力量進行着激烈鬥争。在領導中國革命的進程中,我們黨就不斷思考未來建立什麼樣的國家治理體系的問題。在全國執 政後,我們黨繼續探索這個問題,取得了重要成果。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開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國家治理體系問題,強調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 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曆史任務,就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 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這項工程極為宏大,零敲碎打調整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行,必須是全面的系統 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有機整體,相輔相成。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三十多 年來,從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到應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和各式各樣的國際經濟金融危機、政治風波,我們不僅都挺過來了,而且每場風雨過後都發展得更好,同世界 上一些國家不斷出現亂局形成了鮮明對照。這說明,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總體上是好的,是有獨特優勢的,是适應我國國情和發展要求的。國際上也有越 來越多的人開始肯定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同時,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還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我們的制度還沒有達到更加成熟更加定 型的要求,在提高國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氣力。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解決好制度模式選擇問題。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往什麼方向走?這是一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一個國家選擇 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曆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我們的方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提 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是兩句話組成的一個整體,“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是前一句,規定了根本方向;“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 代化”,這是後一句,規定了所走路徑。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曆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内生性演化的結 果。正因為沒有拄着别人的拐棍,堅持獨立自主選擇自己的道路,我們才能始終站穩腳跟,走出了一條不同于西方國家的成功發展道路,形成了一套不同于西方國家 的成功制度體系。
  我國國家治理體系怎麼改、怎麼完善,我們要有主張、有定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絕 不會接受任何外國頤指氣使的說教”。在人權、選舉制度、法治等重大問題上,必須理直氣壯,不能以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為标準。沒有堅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 面深化改革的勇氣,同樣,離開不斷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徹底、不可能久遠。我們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好;我們說堅定制度自信,不 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解決好價值體系問題。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 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能否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系社會和諧穩定,關系國家長治久安。世界各國 都十分重視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西方國家把他們那套價值觀念推崇為“普世價值”,不僅在國内不遺餘力對民衆進行灌輸,還在世界範圍進行推銷。我們要大力 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的價值體系,努力搶占價值體系的制高點。
  4.處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系
  現在推進改革的複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一點都不亞于三十多年前。要堅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堅持辯證法,從紛繁複雜的事物表象中把準改革脈搏,不 斷探索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規律。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改革發展工作時和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等講話中,提出要把握和處理好全面深 化改革的一些重大關系。
  一是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改革開放的過程,就是思想解放的過程。經曆了三十多年波瀾壯闊的變革,在新的時代實踐中,同樣需要新的思想引 領,仍然需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不進行思想的大解放,就不會有改革的大突破。解放思想不是脫離國情的異想天開,也不是閉門造車的主觀想象,更不是毫無章法 的莽撞蠻幹。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實事求是。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有機統一,一切從基本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從人民群衆的利益出發,既大膽 探索又腳踏實地。這樣才能保證我們遵循事物發展的内在規律,保持曆史前進的正确方向。
  二是處理好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某個領域某個方面的單項改革,而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部署,是一個涉及經濟社 會發展各領域的複雜系統工程。要堅持整體推進,統籌謀劃深化改革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要素,注重推動各項改革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協同配合,注重改革 措施整體效果,防止畸重畸輕、單兵突進、顧此失彼。但整體推進又不是平均用力、齊頭并進,而是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領域和關鍵環 節。重要領域“牽一發而動全身”,關系到改革大局,是改革的重中之重;關鍵環節“一子落而滿盤活”,關系到改革成效,是改革的有力支點。以這些重要領域和 關鍵環節為突破口,可以對全面改革起到牽引和推動作用。
  三是處理好全局和局部的關系。局部與全局相互依存,沒有局部就無所謂全局,沒有全局局部也不可能存在,既不能以局部代替全局,也不能以全局代替局部。 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每一項改革既要考慮局部的具體情況,更要從大局出發,從全局上來統籌謀劃。要避免“隻見樹木,不見森林”,防止局部和眼前合理卻不 利于全局和長遠的情況發生。
  四是處理好頂層設計和摸着石頭過河的關系。回顧我國改革開放的曆程,摸着石頭過河是富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也是符合馬克思主義認識論 和實踐論的方法。同時,随着改革不斷推進,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摸着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 統一的,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要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進行,加強頂層設計要在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的基礎上來謀劃。要加強宏觀思考和頂層設計, 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同時也要繼續鼓勵大膽試驗、大膽突破,不斷把改革引向深入。
  五是處理好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一定要堅持膽子要大、步子要穩,戰略上要勇于進取,戰術上則要穩紮穩打。”面對新形勢 新任務,一定要拿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氣,大膽探索,勇于開拓,這是第一位的。同時也要看到,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面廣,必須穩妥審慎,三思而後行。對一些重大 改革,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可以提出總體思路和方案,但推行起來還是要穩紮穩打,積小勝為大勝。對改革進程中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困難要一個一個克 服,問題要一個一個解決,既敢于出招又善于應招,做到“蹄疾而步穩”。
  六是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改革發展穩定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三個重要支點。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發展是解決一切經濟社會問題的 關鍵,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三十多年來,我國社會發生的變革前所未有,同時又保持了安定團結。這充分證明,隻有社會穩定,改革發展才能不斷推進;隻有改 革發展不斷推進,社會穩定才能具有堅實基礎。要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在保持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 進社會穩定。
  這六個方面的重大關系,深刻揭示了改革的内在規律,體現了巨大的政治智慧,是總結我國三十多年改革開放實踐得出的重要結論。處理好這些重要關系,就能把握推進改革的科學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積極穩妥、紮實有效地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進。
  5.切實把改革舉措落到實處
  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為标志,我國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軍令狀已經下達,集結号已經吹響。完成全會确定的改革任務,任務艱巨,時間緊迫。要牢固樹立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把握大局、審時度勢、統籌兼顧、科學實施,堅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邁進。
  要廣泛凝聚改革共識。人心齊泰山移,凝聚共識很重要。現在,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凝聚改革共識難度加大,統籌兼顧 各方面利益任務艱巨。這就更需要做好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工作。要加強學習,吃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做到全面領會、全面把握,防止一知半解、斷章取 義、生搬硬套。特别要弄清楚整體政策安排與某一具體政策的關系、系統政策鍊條與某一政策環節的關系、政策頂層設計與政策分層對接的關系、政策統一性與政策 差異性的關系、長期性政策與階段性政策的關系。要在學習宣傳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下細功夫、苦功夫、深功夫,加強對改革的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及時回 答幹部群衆關心的重大思想認識問題,為順利推進改革營造良好社會環境,引導全黨全社會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推進改革。
  要紮實推進各項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任務,必須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意識和夙夜在公的責任意識,按照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紮實開展工 作,防止徒陳空文、等待觀望、急功近利。要正确推進改革,堅持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要準确推進改革,認真執行中央要求,不要事情還沒弄明白 就盲目推進。要有序推進改革,該中央統一部署的不要搶跑,該盡早推進的不要拖宕,該試點的不要倉促推開,該深入研究後再推進的不要急于求成,該得到法律授 權的不要超前推進。要協調推進改革,注重改革的關聯性和耦合性,把握全局,力争最大綜合效益。要堅持先易後難,從最緊迫的事項改起,從老百姓最期盼的領域 改起,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改起,從社會各界能夠達成共識的環節改起,讓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讓全社會感受到市場環境、創業條件、幹部作 風在一天天好轉。
  要統籌協調利益關系。全面深化改革觸及深層次的社會關系和利益調整,十分複雜。協調不順、處理不好,改革就難以順利推進,難以取得成功。要把握和處理 好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站在國家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推進工作,決不能局限于 某個地方、某個部門的局部利益,決不能拘泥于眼前的得失。要積極回應群衆關切,着力解決關系群衆切身利益的問題,同時又引導群衆着眼大局、着眼長遠,理性 合理表達利益訴求,營造安定團結的社會氛圍。

  要把握改革正确方向。我們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在這個問題 上頭腦必須十分清醒。當前,社會上關于改革的議論很多,“藥方”也很多。很多意見和建議值得深入思考,但也有些意見和建議偏于極端,一些敵對勢力和别有用 心的人也在那裡搖旗呐喊、制造輿論、混淆視聽。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問題的實質是改什麼、不改什麼,有些不能改的,再過多長時間也是不改”。要增強 政治定力,堅守政治原則和底線,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颠覆性錯誤。

  四、實現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增長
  ——關于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發展才能自強,發展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當前,我國發展仍處于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很多有利條件;同時也要看到,我 國經濟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疊加的階段,面臨不少矛盾和困難。必須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切實把推動發展的着力點 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下定決心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實現更健康、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
  1.不能簡單以國内生産總值增長率論英雄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我國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快速發展起來。但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地方、一 些領域出現了“唯GDP(國内生産總值)”、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的問題。目前我們遇到的資源過度開發問題、環境污染嚴重問題、經濟結構不合理問題等,都 與此密切相關。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要全面認識持續健康發展和生産總值增長的關系”,“不要簡單以國内生産總值增長率論英雄”。
  不簡單以國内生産總值增長率論英雄,是我國經濟發展到現階段的必然要求。經過三十多年高速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麼大的塊頭、這麼大的 底數,再追求兩位數的快速發展是不現實的。而且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也不容許我們再盲目追求這樣的高速度。此外,解決高速發展過程中積累下的諸多深層次 矛盾和問題,也需要把增速調整到合适的“擋位”,留下餘地和空間,确保經濟行穩緻遠。
  不簡單以國内生産總值增長率論英雄,必須建立科學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引導各級幹部樹立正确政績觀。二〇一三年九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河北省委常委 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的講話中指出,“中央看一個地方工作做得怎麼樣,不會僅僅看生産總值增長率,而是要看全面工作,看解決自身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成 效”。要防止把發展簡單化為增加生産總值,一味在增長率上進行攀比,以生産總值全國排名比高低,搞層層加碼,追求過快的速度。
  不簡單以國内生産總值增長率論英雄,并不是說不重視經濟增長了,而是要追求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發展需要保持一 定的增長速度,否則就沒有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物質基礎,也不會有社會大局穩定。但單純追求增長,不注重質量和效益,不注重環境,這樣的增長是不可持續 的。二〇一三年十二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我們要的是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速度,是民生改善、就業比較充分的速度,是勞動生産率同 步提高、經濟活力增強、結構調整有成效的速度,是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會帶來後遺症的速度。”
  實現尊重經濟規律、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根本途徑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是深化産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産業結構調整是一項長期戰略任 務,總的方向是,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發展服務業,加強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綜合運輸體系、城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現代 産業發展新體系。
  加快産業結構調整,目前最突出的問題是化解産能過剩。我國傳統制造業産能普遍過剩,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尤為明顯。比如粗鋼、水泥、電解鋁、平闆玻璃的 産能,都占到全球産能一半左右,有的甚至更高。這些行業産能利用率普遍很低,浪費十分嚴重,資源環境難以承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不拿出壯士斷腕的 勇氣,将來付出的代價必然更大。”轉方式調結構是我們發展曆程必須邁過的坎,要按照尊重規律、分業施策、多管齊下、标本兼治的原則和消化一批、轉移一批、 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途徑,統籌考慮經濟發展、結構升級、社會穩定等多重因素,穩紮穩打開展下去,決戰決勝打好調整經濟結構、化解産能過剩這場攻堅戰。化 解産能過剩要更多使用經濟手段,更多運用市場機制的辦法,凡是市場和企業能決定的都交給市場和企業,由企業根據市場供求關系變化作出判斷,通過市場競争實 現優勝劣汰。
  2.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關鍵是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而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黨的十八屆三中 全會明确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重要論斷,為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指明了方向。
  一九九二年,黨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标後,對政府和市場關系,我們一直在根據實踐拓展和認識深化尋找新的科學定位。黨的十五 大提出“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七大提出“從制度上 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廣範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可以看出,我們對政府和市場關系的認識 在不斷深化。
  經過二十多年實踐,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市場秩序不規範,以不正當手段謀取經濟利益的現象廣泛存在;生産 要素市場發展滞後,要素閑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滿足并存;市場規則不統一,部門保護主義和地方保護主義大量存在;市場競争不充分,阻礙優勝劣汰和結構調 整;等等。這些問題不解決好,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難以形成的。現在,我們對市場規律的認識和駕馭能力不斷提高,宏觀調控體系更為健全,主客觀條 件具備,應該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邁出新的步伐。為此,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修改為“決定性作用”。這是我們黨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一個新突破,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新的成果,标志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這有利于在全黨全社會樹 立關于政府和市場關系的正确觀念,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于轉變政府職能,有利于抑制消極腐敗現象。
  深刻理解“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重要論斷,要講辯證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
  一是要切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本 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必須不失時機地加大改革力度,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在思想上更加尊重市場決定資源配置這一市場經濟的一般規 律,在行動上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争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讓企業和個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 空間去發展經濟、創造财富。
  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 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促進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 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深化财稅體制改革,為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提供制度保障。
  要适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對内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促進國際國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 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争新優勢,以開放促改革。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再為中國這隻大鵬插上兩隻新的翅膀,飛 得更高更遠。
  二是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不是說政府就無所作為,而是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着力提高宏觀調控 和科學管理的水平。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仍然要堅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發揮黨和政府的積極作用。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 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内在要求。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争,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 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
  三是要加強協調配合,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作用。政府和市場的作用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也不是簡單地讓市場作用多一些、政府作用少一 些的問題,而是統籌把握,優勢互補,有機結合,協同發力。要劃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凡屬市場能發揮作用的,政府要簡政放權,要松綁支持,不要去幹預;凡屬 市場不能有效發揮作用的,政府應當主動補位,該管的要堅決管,管到位,管出水平,避免出問題。要善于運用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隻告訴市場主體不能做什麼,至 于能做什麼,該做什麼,由市場主體根據市場變化作出判斷。要找準市場功能和政府行為的最佳結合點,切實把市場和政府的優勢都充分發揮出來,更好地體現社會 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特色和優勢。
  3.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好
  “中國是一個大國,必須成為科技創新大國。”二〇一四年一月六日,在會見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習近平總書記發出了這樣的号召。科 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産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 創新道路,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面向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實施好,堅定不移創新創新再創新,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
  從全球範圍看,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國際經濟競争甚至是綜合國力競争,說到底就是創新能力的競争。誰 能在創新上下先手棋,誰就能掌握主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一些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已經呈現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帶動了關鍵技 術交叉融合、群體躍進,變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斷積累。即将出現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曆史性交彙,為我們實施創新驅動 發展戰略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必須增強憂患意識,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機遇,不能等待、不能觀望、不能懈怠。
  從國内看,創新驅動是形勢所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塊頭大不等于強,體重大不等于壯,有時是虛胖。”鴉片戰争前,中國經濟總量排在世界前幾位,但沒 有先進科學技術支撐,在西方的堅船利炮下不堪一擊。所以說,科技創新至關重要。現在,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社會生産力、綜合國力、科技實力邁上 了一個新的大台階。同時,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人口、資源、環境壓力越來越大。我國經濟發展要突破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 題,根本出路在于創新,關鍵是要靠科技力量。要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必須及早轉入創新驅動發展軌道,把科技創新潛力更好 釋放出來,充分發揮科技進步和創新的作用。
  要樹立強烈的創新自信,敢于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創新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禀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是一個大國,在科技創新上要有自己的東 西。”如果隻是跟在别人後面模仿,那麼就永遠不可能縮小差距。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别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努力,我國整體科技發展水平已位居發展中國家前列, 一些重要領域跻身世界先進行列,培養了一支宏大的科技工作者隊伍,科技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我們有理由、有底氣樹立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自信。要引進和學習世 界先進科技成果,更要牢固樹立敢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敢于質疑現有理論,勇于開拓新的方向,不斷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勇于創造引 領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要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縛創新驅動發展的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着力推動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打通從科技 強到産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讓市場真正成為配置創新資源的力量,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着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健全激勵機制、完善政策環 境,激發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堅持科技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導向,圍繞産業鍊部署創新鍊,圍繞創新鍊完善資金鍊,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破除 制約科技成果轉移擴散的障礙,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着力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引導企業和社會增加研發投入,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工 作,完善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的稅收政策,加大資本市場對科技型企業的支持力度。着力擴大科技開放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并 同國際科技界攜手努力為應對全球共同挑戰作出應有貢獻。
  要完善人才發展機制。創新的關鍵是人才。哪個國家擁有人才上的優勢,哪個國家最後就會擁有實力上的優勢。我國要在科技創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須在創 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必須大力培養造就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科技人才。要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 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等機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工程師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注重培養一線創新人才和 青年科技人才。積極引進海外優秀人才,擇天下英才而用之。
  4.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别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二〇一三年十二月,習近平總書記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一定要看到,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闆。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 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 策力度,始終把“三農”工作牢牢抓住、緊緊抓好。
  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我國是個人口衆多的大國,要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内、确保産能、适度進口、科技支撐 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 子,必須堅守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現有耕地面積必須保持基本穩定。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加強政府支持保護,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讓主産區抓糧有積極性。搞好 糧食儲備調節,善于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适當增加進口和加快農業走出去步伐。高度重視節約糧食,從娃娃抓起,從餐桌抓起,讓節約糧食在全社會蔚然成 風。食品安全關系群衆身體健康,關系中華民族未來。要用最嚴謹的标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确保廣大人民群衆“舌尖上的安全”。
  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堅持黨的農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要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這是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的“魂”。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農村集體土地應該由作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農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體都不能取代農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論承包經 營權如何流轉,集體土地承包權都屬于農民家庭。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利。不斷探索 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 撐的立體式複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加強農村社會管理,是“三農”工作的重大任務。要以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為優先方向,樹立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理念,确保廣大農民安 居樂業、農村社會安定有序。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要重視農村“三留守” 問題,搞好農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重視空心村問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繼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農民建設幸福家園和美麗鄉村。重視化解農村社 會矛盾,及時反映和協調農民各方面利益訴求,處理好政府和群衆利益關系,從源頭上預防減少社會矛盾。重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快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夯實 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解決好“誰來種地”的問題,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和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影響深遠。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說到底,關鍵在人。要通過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 民,解決好“誰來種地”的問題,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富裕農民,就是提高種 地集約經營、規模經營、社會化服務水平,增加農民務農收入;提高農民,就是提高農民素質,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确保農業後繼有人; 扶持農民,就是強化政府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創造良好務農條件和環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标能不能如期實現,很大程度上要看扶貧攻堅工作做得怎麼樣。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抓住重點,不斷提高精準性、有效性、持續性。加 大投入力度,把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作為主戰場,把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盡快實現脫貧緻富作為首要任務,堅持政府主導,堅持統籌發展,注重增強扶貧對象 和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注重解決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努力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
  5.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推進城鎮化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是擴大内需和促進産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曆史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取得顯著進展,二〇一三年城鎮人口達到七點三億,城鎮化率達百分之五十三點七,基本達到世界平均水平。但城鎮 化過程中也積累了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比如,兩億多進城農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還沒有完全融入城市,沒有享受同城市居民完全平等的公共服務和市民權利,“玻 璃門”現象較為普遍;一些地方城鎮建設規模擴張過快、占地過多,盲目“攤大餅”問題突出,對保護耕地和保障糧食安全構成威脅;在城鎮化剛步入中期階段的時 候,許多城市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已經減弱,水土資源和能源不足、環境污染等問題凸顯;相當一部分城市建設規模和速度超出财力,城市政府債務負擔過重,财政和 金融風險不斷積累;城市社會治理體制和水平滞後于人口流動、社會結構變化、利益訴求多樣化的趨勢,一些地方城市病的兆頭比較明顯,社會穩定面臨許多挑戰。 可以說,我國城鎮化發展既面臨巨大機遇,更面對諸多難題。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強調,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十三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實現城鎮化,在人類發展史上沒有先例。粗放 擴張、人地失衡、舉債度日、破壞環境的老路不能再走了,也走不通了。在這樣一個十分關鍵的路口,必須走出一條新型城鎮化道路,切實把握正确的方向。
  第一,要把握住指導思想。城鎮化是一個自然曆史過程,是我國發展必然要遇到的經濟社會發展過程。推進城鎮化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出發,遵循規 律,因勢利導,使城鎮化成為一個順勢而為、水到渠成的發展過程。确定目标必須實事求是、切實可行,不能把胃口吊得太高,更不能提出難以兌現的承諾。要因地 制宜、合理布局,既要積極、又要穩妥、更要紮實,方向要明,步子要穩,措施要實,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長,更不要去搞大躍進、大幹快上、一哄而上。
  第二,要把握住發展質量。堅持把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擺在突出位置來落實。穩步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鎮土地利用效率、城鎮建成區人口密 度;切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高度重視生态安全,擴大森林、湖泊、濕地等綠色生态空間比重,增強水源涵養能力和環境容量; 不斷改善環境質量,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開發強度,增強抵禦和減緩自然災害能力,提高曆史文物保護水平。
  第三,要把握住基本原則。堅持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堅持優化布局,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協同發展;堅持生态文明,着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堅持傳承文化,發展有曆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

  城鎮化發展涉及經濟、社會、文化、生态文明建設方方面面。必須按照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要求,紮實落實好各項任務。一是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堅持自 願、分類、有序,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因地制宜制定具體辦法,有序引導增量人口流向,解決已經轉移到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問題,努力提高農民工融入城 鎮的素質和能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二是提高城鎮建設用地利用效率。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提升效率,切實提高城鎮建設用地集約化程度。按照 促進生産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适度、生态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生産、生活、生态空間的合理結構。三是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通過深 化财稅體制改革,解決好城鎮化的資金保障問題,改變寅吃卯糧、過度依賴土地财政的狀況。四是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态。優化宏觀布局,按照“兩橫三縱”的城市 化戰略格局,一張藍圖幹到底。搞好城市微觀空間治理,科學設置開發強度,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保留給城市居民。五是提高城鎮建設水平。體現尊重 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 城市曆史文脈。六是加強對城鎮化的管理。加強宏觀管理和規劃引導,加強重大政策統籌協調,培養一批專家型的城市管理幹部,建立空間規劃體系,增強城市規劃 的科學性、連續性和權威性,不斷提高城鎮化管理水平。

  五、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
  ——關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國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是我們黨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主義愈發展,民主也愈發展。全面建成小 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使我國社會主義民主 政治展現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1.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政治模式,沒有也不可能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政治發展道路。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政治制度,走什麼樣的政治發展道路,必須與這 個國家的國情和性質相适應。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有着十三億多人口、五十六個民族的發展中大國來說,始終堅持正确的政治發展道路,更是一個關系全局的重大問 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成功開辟和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為實現最廣泛的人民民 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既有科學的指導思想,又有嚴謹的制度安排,既有明确的價值取向,又有有效的實現形式和可靠的推動力量。這一政治發展道 路的核心思想、主體内容、基本要求,都在憲法中得到了确認和體現,其精神實質是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促進的。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國家的領導核 心和指導思想,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 制度以及基層群衆自治制度,愛國統一戰線,社會主義法制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等等,這些制度和原則,我們必須長期堅持、全面貫徹、 不斷發展。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關鍵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這是我們推進政治文明建設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也是我國社 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本質特征。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 基本方略。要堅持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改進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不斷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切實保證國 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堅持依法治國和依法執政,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使黨和國家的 各項工作、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走上制度化、法律化的軌道。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須繼續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要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堅持和完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更加注重 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健全立 法起草、論證、協調、審議機制,健全“一府兩院”由人大産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制度,健全人大讨論、決定重大事項制度,完善代表聯系群衆制度,充分 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要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加 強同民主黨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黨派更好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 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不斷增強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更好維護民族團結、社 會穩定、國家統一。要發展基層民主,暢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層選舉、議事、公開、述職、問責等機制,促進群衆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依法 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
  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黨的群衆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要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在黨的領導下,以經 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衆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為内容,在全社會開展廣泛協商,堅持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 系,拓寬國家政權機關、政協組織、黨派團體、基層組織、社會組織的協商渠道;深入開展立法協商、行政協商、民主協商、參政協商、社會協商;發揮統一戰線在 協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拓展協商民主形式,增加協商密度,提高協商成效。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須始終堅持正确方向。如果這一點把握不好、把握不牢,走偏了方向,不僅政治文明建設很難搞好,而且會給黨和人民的 事業帶來損害,影響社會政治穩定,影響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我們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積極借鑒人類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絕不照搬西方政治 制度模式,不搞多黨輪流執政,不搞“三權鼎立”和兩院制。
  2.全力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法治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保障,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努力建設法治中國,以更好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作用”。
  長期以來,為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辛探索。一九七八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總結我國民主法制建設正反兩方 面經驗,特别是吸取“文化大革命”中法制遭到嚴重破壞的沉痛教訓,提出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重大方針。一九九七年,黨的十五大把建設社 會主義法治國家确定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标。二〇一〇年,我國形成了以憲法為統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斷推進依法治國進 程,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法治保障。
  面向未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依法治國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依然存在;關系人民群衆切身利益的執 法司法問題還比較突出;一些公職人員濫用職權、失職渎職、執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嚴重損害國家法制權威;公民包括一些領導幹部的法律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〇一三年二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 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
  一是堅持科學立法。依法治國,首先要有法可依。用明确的法律規範來調節社會生活、維護社會秩序,是古今中外的通用手段。從我國曆史上看,雖然幾千年來 的人治傳統根子很深,但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自成體系的成文法典,漢唐時期就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法典。現在,我們國家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總體上實現了有法可依, 這是我們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時也要看到,實踐是法律的基礎,法律要随着實踐發展而發展。要完善立法規劃,突出立法重點,堅持立改廢并舉,提高立法科學化、 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針對性、及時性、系統性。要完善立法工作機制和程序,擴大公衆有序參與,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使法律準确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更 好協調利益關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加快重點領域立法工作,抓緊制定和修改同全面深化改革相關的法律,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據。要從黨和國家工作大 局出發看待立法工作,破除部門、行業等局部利益對立法工作的幹擾。
  二是堅持嚴格執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實施,或者實施不力,那再多法律也是一紙空 文,依法治國就會成為一句空話。現在我們社會生活中發生的許多問題,有的是因為立法不夠、規範無據,但更多是因為有法不依、失于規制乃至以權謀私、徇私枉 法、破壞法治。必須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形成人們不願違法、不能違法、不敢違法的法治環境,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 嚴、違法必究。行政機關是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主體,要帶頭嚴格執法,維護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社會秩序。執法者必須忠實于法律,既不能以權壓法、以身試 法,也不能法外開恩、徇情枉法。要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堅決排除對執法活動的非法幹預,堅決防止和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堅決防止和克服執法 工作中的利益驅動,堅決懲治腐敗現象,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
  三是堅持公正司法。“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人民群衆通過司法程序不能保證自己的合法權利,那司 法就沒有公信力,人民群衆也不會相信司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努力讓人民群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決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傷害人民群 衆感情、損害人民群衆權益”。要緊緊圍繞這個目标來改進工作,重點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法律不應該是冷冰冰的,司法工作也是做群 衆工作。要堅持司法為民,改進司法工作作風,通過熱情服務,切實解決好老百姓打官司難問題,特别是加大對困難群衆維護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司法工作者要密 切聯系群衆,規範司法行為,加大司法公開力度,回應人民群衆對司法公正公開的關注和期待。要确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确保 司法不受權力幹擾,不受金錢、人情、關系幹擾。
  四是堅持全民守法。全民守法,就是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内活動,任何公民、社會組織和國家機關都要以憲法和法律為行為準則,依照憲 法和法律行使權利或權力、履行義務或職責。要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播法律知識,培養法律意識,在全社會形成憲法至上、 守法光榮的良好氛圍。要堅持法制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廣泛開展依法治理活動,提高社會管理法治化水平。要引導全體人民遵守法律,有問題依靠法律來解決, 決不能讓那種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現象蔓延開來。要堅決改變“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現象,誰違法就要付出比守法更大的代價,逐步在廣 大幹部群衆中樹立法律的權威,使大家都相信,隻要是合理合法的訴求,通過法律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結果。
  我們黨是執政黨,能不能堅持依法執政,能不能正确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重大作用。要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依法執政 基本方式,善于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于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于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 導,支持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獨立負責、協調一緻地開展工作。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必須帶頭厲行法治,不斷提高 依法執政能力和水平,不斷推進各項治國理政活動的制度化、法律化。各級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 力,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
  3.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
  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領導幹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隻能用來為人民謀利益。但也要看到,當前在權力運行和 行使方面還存在不少突出問題。有的領導幹部權力觀扭曲,搞特殊化,享受做官當老爺的“尊榮”;有的把權力變成牟取個人或少數人私利的工具,搞權錢交易;有 的權力過分集中,随意性很大;等等。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保證權力正确行使,必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 管人。要建立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把籠子紮得緊一點,嚴防“牛欄關貓”,使權力運行守邊界、有約束、受監督。
  要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紮緊制度籠子,首先要做好頂層設計,合理分解權力,科學配置權力,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要完善黨和國 家領導體制,堅持民主集中制,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按照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原則,逐步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 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确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規範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幹部職責權限,科學配置黨政部門及内設機構權力和職 能,明确職責定位和工作任務。
  要強化權力運行公開。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權力隻有公開運行,才能防止被濫用。要推行地方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依法公開權力運行流程。 完善黨務、政務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推進決策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廣大黨員幹部要養成在“放大鏡、聚光燈”下行使權力的習慣,杜絕“暗 箱操作”、公器私用,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導緻腐敗,這是一條鐵律。馬克思、恩格斯說過:一切公職人員必須“在公衆監督之下進行工作”,這樣“能可 靠地防止人們去追求升官發财”和“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領導幹部使用權力,使用得對不對,使用得好不好,當然要接受黨和人民監督。不想接受監督的人,不 能自覺接受監督的人,覺得接受黨和人民監督很不舒服的人,不具備當領導幹部的起碼素質。要健全和完善黨内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和輿論監督體系,最大限 度減少體制障礙和制度漏洞。要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監督,加強領導班子内部監督,加強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巡視監督,形成對領導幹部的嚴格約束, 保證領導幹部始終保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警覺,做到位高不擅權、權重不謀私。
  要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在一些幹部中,特權思想、特權現象比較嚴重。違規占有多套住房、違規占有公家車輛、違規侵占群衆利益等特權現象,嚴重損害 社會公平正義,引起群衆極大不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共産黨人決不能搞封建社會那種‘封妻蔭子’、‘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腐敗之道!”各級領導幹 部特别是高級幹部要牢固樹立正确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自覺遵守廉政準則,既嚴于律己,又加強對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的教育和約束,決不允許以權謀私, 決不允許搞特權。
  4.在行政體制改革上邁出新步伐
  行政體制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動上層建築适應經濟基礎的必然要求,必須随着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不斷推進。要按照建立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目标,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轉變政府職能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這實質上要解決的是政府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重點是政府、市場、社會的關系,即哪些事應該由市場、社 會、政府各自分擔,哪些事應該由三者共同承擔。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過程,就是從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政府職能體系不斷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條件下的政府職能體系轉變的過程。總體上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轉變政府職能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積累了寶貴經驗,有力推進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但也 必須看到,現在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政府對微觀經濟運行幹預過多過細,宏觀經濟調節還不完善,市場監管問題較多,社會管理亟待加強,公共服務比較薄弱。 這些問題的存在,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是不相符合的。二〇一三年二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必須下更 大決心、以更大力度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以更好适應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工作作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迫切要求。”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關鍵是要明确往哪裡轉、怎麼轉。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是轉變政府職能的總方向。 要按照這個總方向,科學界定政府職能範圍,優化各級政府組織結構,理順部門職責分工,突出強化責任,确保權責一緻。當今社會發展很快,經濟社會事務千頭萬 緒,事無巨細都由政府來管,隻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僅管不過來、抓不深入,而且不利于發揮全社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政府要全面正确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 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減少對微觀事務的管理,把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轉移出去,把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管住管好,努力做到不越 位、不錯位、不缺位,以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社會力量在管理社會事務中的作用,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要堅持積極穩妥、循序漸進、成熟先行。抓住主要矛盾和重點問題,把職能轉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既鞏固以往的改革成 果,又着力破解重大難題。條件成熟、形成共識的就先推進,能改的先改起來。上層建築需要不斷适應經濟基礎發展的要求,但這是一個不斷調整的過程,不可能畢 其功于一役,不可能通過一次改革就統統解決,有的改革還需要探索、還需要時間,可以進一步積累共識和經驗,條件成熟時再作推進。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要處理好幾個重要關系。一是處理好大和小的關系。大部門制要穩步推進,但也不是所有職能部門都要大,不是所有相關職 能都要往一個筐裡裝,關鍵要看怎樣擺布符合實際、科學合理、更有效率。二是處理好收和放的關系。轉變政府職能需要放權,以發揮地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并 不是說什麼權都要下放,該下放的當然要下放,但該加強的也要加強。三是處理好政府和社會的關系。發揮社會力量在管理社會事務中的作用,一些不适宜政府去管 的事務,可以讓群衆依法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同時也要加強對各類社會組織的規範和引導。四是處理好管理和服務的關系。政府既有管理職能,又有服務職 能,管理和服務不能偏廢,寓管理于服務之中是講管理的,政府該管的不僅要管,而且要切實管好。

  不論行政體制怎麼改、政府職能怎麼轉,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都不能變。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接地氣、通下情,想群衆之所想,急群衆之所急,解群衆之 所憂,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實現服務。要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和政風建設,改進工作方式,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 行力。

  六、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的中 華文化,也一定能夠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斷豐富人民 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1.堅守我們的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
  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定器。二〇一四年五月四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 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承載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 的精神追求,體現着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标準。”我國是一個有着十三億多人口、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國,确立反映全國各族人民共同認同的價值觀“最大公 約數”,使全體人民同心同德、團結奮進,關乎國家前途命運,關乎人民幸福安康。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戰略任務,強調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 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内容。黨的十八大又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 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内在一緻,都體現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态的本質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層面的質的規定性,凝結着社會主義 先進文化的精髓,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的價值表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上,更加突出核心要素、更加注重凝 練表達、更加強化實踐導向。它所強調的“三個倡導”二十四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内核,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它把涉及 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體現了時代精神,回答了我們要建設 什麼樣的國家、建設什麼樣的社會、培育什麼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守我們的價值體系,堅守我們的核心價值觀”。二〇一四年二月,他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我們要從鞏固全黨全 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戰略高度,持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 固本的基礎工程,作為一項根本任務,切實抓緊抓好。”要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内化為人們的精神 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是基礎性工作。要在全社會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積極引導各種社會思 潮,堅定人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把全國各族人民緊緊團結和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要區分層次、突出重 點。第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幹部的帶頭作用,用他們的模範行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衆、帶動群衆。第二,要從娃娃抓起,從小抓起、從 學校抓起,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之中,體現在學校日常管理之中,做到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 種子在少年兒童心中生根發芽、真正培育起來。廣大青年要勤學、修德、明辨、笃實,身體力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三,要潤物細無聲,發揮精神文化産品潛移 默化的作用,運用各類文化形式,生動具體地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使之融入社會生活,讓它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 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業規章制度、行為準則,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人們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 遵循。建立和規範禮儀制度,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慶典活動,傳播主流價值,增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融入各種精神文明創建 活動之中,利用各種時機和場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活情景和社會氛圍。政策制度、法律法規、社會治理都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的要求,使符合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得到鼓勵、違背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受到制約。
  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突出道德價值的作用。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一個民族、一個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道德價值。要繼承 和弘揚我國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的傳統美德,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願、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 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踐行能力,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深入開展學習宣傳道德模範活動,激勵人們崇德向善、 見賢思齊,鼓勵全社會積善成德、明德惟馨,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隻要中華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 就永遠充滿希望。
  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 的價值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内心,潛移默化影響着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 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要利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使其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 要源泉。
  2.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新聞輿論是思想文化傳播的重要渠道,鞏固壯大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輿論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激發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持。
  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展示昂揚向上的社會主流、反映光明進步的社會本質,是正面宣傳的根本要義,是新聞輿論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的必然要求。要堅持黨管媒體原則不動搖,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把握正确導向,大力弘揚一切有利于堅定共同理想、凝聚奮進力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 于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實現國家富強、增進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 夢的思想和精神,發揮正面宣傳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
  提高正面宣傳的質量和水平。要改進文風,創新方式,做好形勢宣傳、成就宣傳、典型宣傳、主題宣傳,在真實可靠上動腦筋,在可親可敬上做文章,在入腦入 心上下功夫,增強吸引力感染力,讓群衆愛聽愛看、産生共鳴。要把握好輿論引導的時、度、效,引導廣大群衆多看主流,不受支流支配;多看光明面,不受陰暗點 影響;多看本質,不受表面現象迷惑。
  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緻的、統一的。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從本質上說,堅持黨性就是堅持人民性, 堅持人民性也就是堅持黨性,因此必須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要旗幟鮮明堅持黨性原則,堅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堅定宣傳黨的理論 和路線方針政策,堅定宣傳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堅定宣傳中央關于形勢的重大分析判斷,堅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緻,堅決維護中央權威。要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 本,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服務群衆同教育引導群衆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結合起來。
  理直氣壯唱響網上主旋律。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以驚人的深度和廣度影響着經濟社會生活,深刻改變着輿論生成方式和傳播方式,改變着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态。 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來抓,善于運用網絡傳播規律,改進創新網上宣傳,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形成網上正面輿論強勢。大力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 體融合發展,增強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和輿論引導能力。加強網絡社會管理,加強網絡新技術新應用的管理,推進網絡依法有序規範運行,确保互聯網可 管可控,使我們的網絡空間清朗起來。
  有理有利有節開展輿論鬥争。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決不意味着放棄輿論鬥争。在事關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問題上,必須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 決不能似是而非、模棱兩可,更不能沉默失語、沒有聲音。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劍,着眼于團結和争取大多數,對錯誤思想觀點進行有力批駁,針砭要害、揭露本 質,幫助幹部群衆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增強陣地意識,加強陣地管理,不給錯誤思想提供傳播渠道。
  3.中華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曆史文化名城山東曲阜,參觀考察孔府、孔子研究院并同專家學者座談。他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必須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曆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華文化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 求,包含着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标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中國共産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華優秀 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要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财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決不可抛棄中華民族的優秀 文化傳統。
  要以科學态度對待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棄 傳統、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方法,采取馬克思主義的态度,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别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 繼承,既不能片面地講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講厚今薄古。
  要很好地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曆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 信和價值觀自信。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 華,深入挖掘和闡發其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大力宣傳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曆史,通過學校教育、理論 研究、曆史研究、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等多種方式,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和堅持正确的曆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 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社會治理等還存在需要協調适應的地方。弘揚中華 優秀傳統文化,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就是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内涵 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内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創新性發展,就是要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内涵加以 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
  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閉上眼睛不看世界。中華民族是一個兼容并蓄、海納百川的民族,在漫長曆史進程中,不斷學習他人的好東 西,把他人的好東西化成我們自己的東西,這才形成我們的民族特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對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我們當然要學習借 鑒,而且要認真學習借鑒,在不斷汲取各種文明養分中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
  4.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文化軟實力集中體現了一個國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産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古往今來,任何一個大國的發展進程,既是經濟總量、軍 事力量等硬實力提高的過程,也是價值觀念、思想文化等軟實力提高的進程。二〇一三年十二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提高國家文 化軟實力,關系我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關系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實現。
  要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形于中”而“發于外”,切實把我們自身的文化建設搞好,朝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标不斷 前進。要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産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文化開放水平,形成 有利于創新創造的文化發展環境。要大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以基層特别是農村為重點,深入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促進基本公共 文化服務标準化、均等化。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廣泛普及科學知識,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要加快發展文化産業,着眼提高質量和效益,推進結構戰略性調 整,優化産業布局,提高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在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的過程中,要 把握好意識形态屬性和産業屬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無論改什麼、怎麼改,導向不能 改,陣地不能丢。
  要努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念,代表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我國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道路,實踐證明我們的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成功的。要加強提煉和闡釋,拓展對外傳播平台和載體,把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貫穿于國際交流和傳播方方面面。要加 強中國夢的宣傳和闡釋,注重從曆史層面、國家層面、個人層面、全球層面等方面說清楚、講明白,中國夢意味着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價值體認和價值追求,意味 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意味着每一個人都能在為中國夢的奮鬥中實現自己的夢想,意味着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最大公約數,意味着中華民族 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的真誠意願。
  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别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标識。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适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 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 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對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機制,創新人文交流方式,綜合 運用大衆傳播、群體傳播、人際傳播等多種方式展示中華文化魅力。要注重塑造我國的國家形象,讓當代中國形象在世界上不斷樹立和閃亮起來。
  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國際話語權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國際輿論格局總體是西強我弱,我們往往有理說不出,或者說了傳不開。要着力推 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創新對外宣傳方式,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發揮好新興媒體作用,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 音,闡釋好中國特色。
  5.牢牢掌握意識形态工作領導權和話語權
  二〇一三年八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意識形态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識形态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 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曆史和現實反複證明,隻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 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在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必須一刻也不放松和削弱意識形态工作,把意識形态 工作領導權和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必須堅持全黨動手。各級黨委要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加強對宣傳思想領域重大問題的分析研判,加強對重大戰略性任務的統籌指導,推動重大部署、重要 任務的落實。特别是在大是大非問題、政治原則問題上,一定要有鮮明的态度、堅定的立場,領導幹部要敢于站在風口浪尖上進行鬥争。黨委主要負責同志要帶頭抓 意識形态工作,帶頭閱看本地區本部門主要媒體的内容,帶頭把住本地區本部門媒體的導向,帶頭批評錯誤觀點和錯誤傾向。要樹立大宣傳的工作理念,動員各條戰 線各個部門一起來做,把宣傳思想工作同各個領域的行政管理、行業管理、社會管理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形成強大合力。
  做好意識形态工作,宣傳思想部門承擔着十分重要的使命,必須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宣傳思想部門工作要強起來,首先是領導幹部要強起來,班子 要強起來。要選好配強宣傳思想部門領導班子,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辦台、辦新聞網站,确保宣傳思想工作領導權牢牢掌握在忠于黨和人民的人手裡。各級宣傳 思想部門領導幹部要加強學習、加強實踐,真正成為在理論上、筆頭上、口才上或其他專長上有“幾把刷子”、讓人信服的行家裡手。高度重視做好知識分子工作, 加強團結和引導,加強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最大限度把他們凝聚在黨的周圍。

  随着國内外形勢的深刻變化和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做好宣傳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有些做法過去有效,現在未必有效;有些過去不合 時宜,現在卻勢在必行;有些過去不可逾越,現在則需要突破。重點要抓好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要保持思想的敏銳性和開放度,努力以思想認識新 飛躍打開工作新局面。積極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難題的新舉措新辦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把創新的重心放在基層一 線,充實隊伍力量,改善工作條件,紮實做好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

  七、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關于改善民生和創新社會治理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适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 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标。”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一屆中央 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這段講話,樸實親切、飽含深情,溫暖了億萬人的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執政理念,把民生工作和社 會治理工作作為社會建設的兩大根本任務,高度重視、大力推進,改革發展成果正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1.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
  “民惟邦本,本固邦甯。”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民生連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關群衆福祉和社會和諧穩定。
  增進民生福祉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無論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 都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 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不斷改善民生是推動發展的根本目的。我們的發展是以人為本的發展。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是要通過發展社會生 産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如果我們的發展不能回應人民的期待,不能讓群衆得到看得見、摸得着的實惠,不能實現好、維護 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這樣的發展就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
  要正确認識和處理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關系,實現兩者良性循環。一方面,經濟發展是前提,離開經濟發展談改善民生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另一方面,民 生改善既能有效調動人們發展生産的積極性,又能釋放居民消費潛力、拉動内需,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對經濟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要通過發展經濟、做大“蛋 糕”,為持續改善民生奠定堅實物質基礎,同時又通過持續不斷改善民生,有效解決群衆後顧之憂,擴大消費需求,為經濟發展、轉型升級提供強大内生動力。
  2.社會政策要托底
  群衆對生活的期待是不斷提升的,需求是多樣化、多層次的,而我們的國力财力是有限的。因此,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主要是發揮好保基本、兜底線的作用。 也就是說,要在義務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提供基本保障,滿足人們基本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同時對特殊困難人群進行特殊扶持和救助,守住他們生活的底線。
  要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我國仍處于并将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改善民生不能脫離這個最大的實際提出過高目标,隻能根據經濟發展和财 力狀況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否則,結果隻會适得其反。拉美、中東以及一些歐洲國家的教訓表明,不切實際的高承諾、高福利、高債務,要麼是失信于民、政府 垮台,要麼是債務累累、财政危機。這值得我們警惕。
  要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知屋漏者在宇下。”為群衆辦好事、辦實事,要從實際出發,尊重群衆意願,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群衆生産生活遇到了什麼困難, 要千方百計加以解決,能解決的要抓緊解決,暫時不能解決的要創造條件加以解決。不要搞那些脫離實際、脫離群衆、勞民傷财、吃力不讨好的東西。習近平總書記 指出,“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些錦上添花、花上壘花的虛功”。
  要格外關注困難群衆。鄭闆橋有一首詩寫道:“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我們共産黨人對人民群衆的疾苦更要 有這樣的情懷。現在,我國大部分群衆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時由于我們國家大、各地發展條件不同,我國還有為數不少的困難群衆。對各類困難群衆,要格外 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時刻把他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關心他們的疾苦,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要深入推進扶貧開發,幫助困難群衆特别是革命老 區、貧困山區困難群衆早日脫貧緻富,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努力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
  要倡導通過勤勞緻富改善生活。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是黨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但不是說黨和國家要大包大攬。要引導廣大群衆樹立通過勤勞緻富改善生活的 理念,從而使改善民生既是黨和政府工作的方向,又成為廣大人民群衆自身奮鬥的目标。“一勤天下無難事。”要鼓勵個人努力工作、勤勞緻富,創造和維護權利公 平、機會公平和規則公平的社會環境,讓每個人通過努力都有成功機會。
  對于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習近平總書記在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工作思路。“守住底 線”就是要形成以保障基本生活為主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織牢民生安全網的“網底”;“突出重點”就是要對重點群體和重點地區進行傾斜;“完善制度”就是要 形成系統全面的制度保障;“引導輿論”就是要促進形成良好輿論氛圍和社會預期。這為進一步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按照這個思路,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将更 加科學有效、紮實穩步向前推進。
  3.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二〇一三年四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工作時指出,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 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抓住最需要關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辦、一年接着一年幹,锲而不舍向前走。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學有所教、勞有 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事關國家未來。中國這麼多人,教育上去了,将來人才會像井噴一樣湧現出來,這是最有競争力 的。要堅持立德樹人,培養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不斷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人才支持和智 力貢獻。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廣大教師要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甘當人梯,甘當鋪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 “家貧子讀書”,治貧要先治愚,把貧困地區義務教育搞好,不要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努力發展全民教育、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努力讓十三億人民享有 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抓好就業這個民生之本。要通過穩定經濟增長和調整經濟結構,特别是扶持小微企業和服務業發展,努力增加就業崗位。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加大自主創 業支持力度,對就業困難畢業生進行幫扶,增強學生就業創業和職業轉換能力。鼓勵大學生志存高遠、腳踏實地,轉變擇業觀念,勇于到基層一線和艱苦地方去,把 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穩走實,善于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做好化解産能過剩中出現的下崗再就業工作,加強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農村轉移勞動力就 業工作,搞好職業技能培訓、完善就業服務體系,緩解結構性失業問題,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
  使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實現勞動報酬 增長和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完善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完善收入分配調控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 入,清理規範隐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居者有其屋,是我國長期以來的一個傳統,也是群衆的迫切期盼。要尊重規律,努力探索适合國情、符合發展階段性特征的 住房模式。從我國國情看,總的方向是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要處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和市場化的關系、住 房發展的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的關系、需要和可能的關系、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關系。隻有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才能充分激發市場活力,滿足多層次住房需 求。同時,總有一部分群衆由于勞動技能不适應、就業不充分、收入水平低等原因而面臨住房困難,政府必須“補好位”,為困難群衆提供基本住房保障。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内涵,是每一個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要把維護人民健康權益放在重要位置,按照保 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循序漸進,進一步深化醫療保障、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藥品供應、監管體制綜合改革,探索醫改這一世界性 難題的中國式解決辦法,着力解決人民群衆看病難、看病貴,基本醫療衛生資源均衡配置等問題,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标。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我們還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城鄉居民養老、城鎮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保險,加強社會救助,提高社會福利水平。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不動搖,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4.創新社會治理
  社會治理是社會建設的重大任務,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社會管理,取得了重大成績,積累了寶貴經驗。同時也要看到,當 前我國改革處于攻堅期和深水區,社會穩定進入風險期,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艱巨,社會管理面臨新情況新問題,必須通過深化改革,實現從傳 統社會管理向現代社會治理轉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體現的是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施策。”必須着眼于維護最廣大人民 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全面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維護國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
  要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堅持系統治理,加強黨委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 民自治良性互動。堅持依法治理,加強法治保障,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堅持綜合治理,強化道德約束,規範社會行為,調節利益關系,協調社會 關系,解決社會問題。堅持源頭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台,及時反映和協調人民群衆各方面各層 次利益訴求。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公共服務,激發社會活力。建立暢通有序的訴求表達、心理幹預、矛盾調處、權益保障機 制,使群衆問題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權益有保障。健全以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産、防災減災救災、社會治安防控等為基本内容的公共安全體系。
  要正确處理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穩定是根本的大局,沒有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一切改革發展都無從談起,再好的規劃和方案都難以實現,已經取得 的成果也會失去。要處理好維穩和維權的關系,把群衆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解決好,使群衆由衷感到權益受到了公平對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維護。要處理好活力和秩 序的關系,既不能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也不能管得太松、波濤洶湧,重視疏導化解、柔性維穩,發動全社會一起來做好維護社會穩定工作。要貫徹總體國家安全 觀,堅持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内部安全、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既重視自身安全 又重視共同安全,切實做好國家安全各項工作。要嚴厲打擊暴力恐怖活動,建立健全反恐工作格局,完善反恐工作體系,加強反恐力量建設,築起銅牆鐵壁,使暴力 恐怖分子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要推進平安建設,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決溫飽後的第一需求,是極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要深化平安中 國建設,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堅決遏制嚴重刑事犯罪高發态勢,堅決遏制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政法機關和廣大幹警要把人 民群衆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衆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讓人民群衆滿意的事情做起,從人民群衆不滿意的問題改起,為人民群衆安居樂業提供有力法律保 障。加大依法管理網絡力度,加快完善互聯網管理領導體制,形成從技術到内容、從日常安全到打擊犯罪的互聯網管理合力,确保網絡正确運用和安全。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到城鄉社區,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越強,社會治理的基礎就越實。要盡可能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基層,使基層 有職有權有物,更好為群衆提供精準有效的服務和管理。要加強城市常态化管理,聚焦群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狠抓城市管理頑症治理。要加強人口服務管理,更 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促進人口有序流動,控制人口總量,優化人口結構。

  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關于大力推進生态文明建設
  建設生态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重要内容。二〇一三年九月七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納紮爾巴 耶夫大學發表演講并回答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在談到環境保護問題時他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甯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 是金山銀山。”這生動形象表達了我們黨和政府大力推進生态文明建設的鮮明态度和堅定決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 環境的基本國策,把生态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建設美麗中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态文明新時代。
  1.良好生态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生态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成果。人類經曆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生态文明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産物,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 要求。建設生态文明,不是要放棄工業文明,回到原始的生産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為目 标,建設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會。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系。自然界是人類社會産生、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人類則可以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 人類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在開發自然、利用自然的過程中,人類不能淩駕于自然之上,人類的行為方式必須符合自然規律。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 整體,對自然界不能隻講索取不講投入、隻講利用不講建設。保護自然環境就是保護人類,建設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類。
  曆史地看,生态興則文明興,生态衰則文明衰。古今中外,這方面的事例衆多。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就深刻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 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複”,“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為了得到耕地,毀滅了森林,但是他 們做夢也想不到,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為不毛之地”。曆史的教訓,值得深思!
  中華文明傳承五千多年,積澱了豐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勸君莫打三春鳥,兒在巢中望母歸”的經典詩句,“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治家格言,這些質樸睿智的自然觀,至今仍給人以深刻警示和啟迪。
  我們黨一貫高度重視生态文明建設。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們就把保護環境作為基本國策。進入新世紀,又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多年來,我們大力推進 生态環境保護,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經過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積累下來的生态環境問題日益顯現,進入高發頻發階段。比如,全國江河水系、地下水污染和飲用 水安全問題不容忽視,有的地區重金屬、土壤污染比較嚴重,全國頻繁出現大範圍長時間的霧霾污染天氣,等等。
  這些突出環境問題對人民群衆生産生活、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影響和損害,社會反映強烈,由此引發的****件不斷增多。這說明,随着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 平不斷提高,人民群衆對幹淨的水、清新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優美的環境等的要求越來越高,生态環境在群衆生活幸福指數中的地位不斷凸顯,環境問題日益成為 重要的民生問題。正像有人所說的,老百姓過去“盼溫飽”現在“盼環保”,過去“求生存”現在“求生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态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護生态環境,關系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系中華民族發展的長遠利 益,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别的選擇。必須清醒認識保護生态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态文明建設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衆、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态度,加大力度,攻堅克難,全面推進生态文明建設,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2.保護生态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
  二〇一三年五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正确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态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态環境就是保護生産 力、改善生态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的理念”。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生态環境與生産力之間的關系,是對生産力理論的重大發展,飽含尊重自然、謀求人與自然 和諧發展的價值理念和發展理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經濟快速發展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強調可持續發展,重視加強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工作。但也有一些地 方、一些領域沒有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态環境保護的關系,以無節制消耗資源、破壞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導緻能源資源、生态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比如,能 源資源約束強化,石油等重要資源的對外依存度快速上升;耕地逼近十八億畝紅線,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情況嚴重;一些地區由于盲目開發、過度開發、 無序開發,已經接近或超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極限;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大、增速快;等等。這種狀況不改變,能源資源将難以支撐、生态環境将不堪重負,反過來 必然對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影響,我國發展的空間和後勁将越來越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在生态環境方面欠賬太多了,如果不從現在起就把這項工作緊 緊抓起來,将來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環顧世界,許多國家,包括一些發達國家,都經曆了“先污染後治理”的過程,在發展中把生态環境破壞了,搞了一堆沒有價值甚至是破壞性的東西。再補回 去,成本比當初創造的财富還要多。特别是有些地方,像重金屬污染區,水被污染了,土壤被污染了,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至今沒有恢複。英國是最早開始走上工 業化道路的國家,倫敦在很長一段時期是著名的“霧都”。一九三〇年,比利時爆發了世人矚目的馬斯河谷煙霧事件。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光化學煙霧事件使美國洛 杉矶“聞名世界”。殷鑒不遠,西方傳統工業化的迅猛發展在創造巨大物質财富的同時,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生态環境代價,教訓極為深刻。
  中國是一個有十三億多人口的大國,我們建設現代化國家,走美歐老路是走不通的。能源資源相對不足、生态環境承載能力不強,已成為我國的一個基本國情。 發達國家一兩百年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三十多年來的快速發展中集中顯現,呈現明顯的結構型、壓縮型、複合型特點,老的環境問題尚未解決,新的環境問題接 踵而至。走老路,去無節制消耗資源,去不計代價污染環境,難以為繼!中國要實現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必須走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我們隻有更加重視生态環境這一生産力的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态的發展規律,保護和利用好生态環境,才能更好地發展生産力,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人與自然的 和諧。要克服把保護生态與發展生産力對立起來的傳統思維,下大決心、花大氣力改變不合理的産業結構、資源利用方式、能源結構、空間布局、生活方式,更加自 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決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探索走出一條環境保護新路, 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态環境保護的共赢,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3.以系統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作為重大民生實事緊緊抓在手上。要按照系統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設重點任務的落實,切實把能源資源保障好,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環境建設好,為人民群衆創造良好生産生活環境。
  要牢固樹立生态紅線的觀念。生态紅線,就是國家生态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這個紅線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将危及生态安全、人民生産生活和國家可持續發 展。我國的生态環境問題已經到了很嚴重的程度,非采取最嚴厲的措施不可,不然不僅生态環境惡化的總态勢很難從根本上得到扭轉,而且我們設想的其他生态環境 發展目标也難以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生态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要精心研究和論證,究竟哪些要列入生态紅 線,如何從制度上保障生态紅線,把良好生态系統盡可能保護起來。對于生态紅線全黨全國要一體遵行,決不能逾越。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國土是生态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态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統籌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 用、生态環境保護,科學布局生産空間、生活空間、生态空間,給自然留下更多修複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加 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嚴格實施環境功能區劃,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推進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務功能。 要堅持陸海統籌,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保護海洋生态環境,紮實推進海洋強國建設。
  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大部分對生态環境造成破壞的原因是來自對資源的過度開發、粗放型使用,如果竭澤而漁,最後必然是什麼魚也沒有了。揚湯止沸不如釜底 抽薪,建設生态文明必須從資源使用這個源頭抓起,把節約資源作為根本之策。要大力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 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持節能低碳産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确保國家能源安全,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積 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強水源地保護,推進水循環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嚴守十八億畝耕地保護紅線,嚴格保護耕地特别是基本農田,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強礦産 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提高礦産資源勘查合理開采和綜合利用水平。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産、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加大生态環境保護力度。良好生态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要以解決損害群衆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水、大 氣、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進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進顆粒物污染防治,着力推進重金屬污染和土壤污染綜合治理,集中力量優先解決好細顆粒物 (PM2.5)、飲用水、土壤、重金屬、化學品等損害群衆健康的突出問題,切實改善環境質量。實施重大生态修複工程,增強生态産品生産能力,推進荒漠化、 石漠化綜合治理,擴大湖泊、濕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提高适應氣候變化能力。
  4.實行最嚴格的生态環境保護制度
  建設生态文明是一場涉及生産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革命性變革。實現這樣的根本性變革,必須依靠制度和法治。我國生态環境保護中存在的 一些突出問題,大都與體制不完善、機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備有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隻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态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 障。”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态環境、推進生态文明建設。
  要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猶如“指揮棒”,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設中是最重要的。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态效益等體現生态 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标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使之成為推進生态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要把生 态環境放在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的突出位置,如果生态環境指标很差,一個地方一個部門的表面成績再好看也不行。
  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資源環境是公共産品,對其造成損害和破壞必須追究責任。對那些不顧生态環境盲目決策、導緻嚴重後果的領導幹部,必須追究其責任, 而且應該終身追究。不能把一個地方環境搞得一塌糊塗,然後拍拍屁股走人,官還照當,不負任何責任。要對領導幹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建立生态環境損 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要建立健全資源生态環境管理制度。健全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加快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健全能源、水、土地節約集約使用制度,強 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制度,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态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态補償制度,健全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強 化制度約束作用。加強生态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态意識,營造愛護生态環境的良好風氣。

  九、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
  ——關于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
  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适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着眼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對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鮮明回答了在世界形勢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我國全面建 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新的曆史條件下,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的重大課題。這些重要論述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軍事 篇”,為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1.牢牢把握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标
  建設強大的人民軍隊是我們黨的不懈追求。在各個曆史時期,我們黨都根據形勢任務的變化,及時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引領我軍建設不斷向前發展。毛澤東同 志領導制定了建設優良的現代化革命軍隊的總方針,鄧小平同志提出了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的總目标,江澤民同志提出了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 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胡錦濤同志提出了按照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相統一的原則加強軍隊全面建設的思想。黨的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 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标。二〇一三年三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他明确指出,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 隊,是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标,并強調“全軍要準确把握這一強軍目标,用以統領軍隊建設、改革和軍事鬥争準備,努力把國防和軍隊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這一目标,回答了為什麼要強軍、強軍目标是什麼、怎樣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的重大課題,體現了新的形勢和任務對軍隊建設的新要求,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建軍治 軍的總方略。
  強軍目标明确了加強軍隊建設的聚焦點和着力點。鄧小平同志曾講過,“軍隊要像軍隊的樣子”。總結我軍曆史和現實需要,“軍隊的樣子”就是要堅決聽黨指 揮,要能打仗、打勝仗,要保持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聽黨指揮是靈魂,決定軍隊建設的政治方向;能打勝仗是核心,反映軍隊的根本職能和軍隊建設的根本指向; 作風優良是保證,關系軍隊的性質、宗旨、本色。這三條決定着軍隊發展方向,也決定着軍隊生死存亡。建軍治軍抓住這三條,就抓住了要害,就能起到綱舉目張的 作用。
  強軍目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實現中國夢對軍隊來說就要實現強軍夢。富國與強軍,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 大複興中國夢的兩大基石。中國夢包含強軍夢,強軍夢支撐中國夢。曆史經驗表明,任何一個國家要真正強大起來,沒有堅強的軍事實力作後盾是決然不行的。現 在,我們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絕不是輕 輕松松、順順當當就能實現的,我們越是發展壯大,面臨的阻力和壓力就會越大,遇到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沒有一個鞏固的國防,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中華民 族偉大複興就沒有安全保障。強軍目标順應了我國由大向強邁進關鍵階段的時代呼喚,昭示了我們黨着眼實現中國夢建設強大國防和軍隊的決心意志,進一步闡明了 國防和軍隊建設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的重要戰略地位,要求我們把國防和軍隊建設放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這個大目标下來認識和推進,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堅強 力量保證。
  強軍目标适應了國際戰略形勢和國家安全環境發展變化。形勢決定任務,安全需求引領軍事力量建設。當今世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 代潮流,國際形勢保持總體和平、緩和、穩定的基本态勢,但天下還不太平,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新幹涉主義有所上升,世界依然面臨着現實和潛在的戰争威脅, 世界急劇變化增大了我國安全的不穩定性不确定性。我國周邊特别是海上方向安全面臨的現實威脅呈上升趨勢,亞太地區正成為國際戰略競争和博弈的一個焦點,一 些西方國家千方百計對我國進行戰略遏制和圍堵,我國周邊領土主權争端、大國地緣競争、軍事安全較量、民族宗教矛盾等問題更加凸顯,我們家門口生亂生戰的可 能性增大。世界新軍事革命加速發展,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加緊推進軍事轉型,這給我軍提供了難得的曆史機遇,同時也提出了嚴峻挑戰。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 定的任務更加艱巨,西方國家繼續加大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戰略的力度,反分裂鬥争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敵對勢力加緊進行各種滲透、破壞、颠覆活動。我國安全 形勢的複雜性和嚴峻性,要求國防和軍隊建設必須有一個大的發展。強軍目标從時代發展和國家利益全局的高度思考軍事問題,充分體現了放眼世界的戰略視野,居 安思危的戰略清醒,強軍興軍的戰略籌劃。
  強軍目标抓住了軍隊建設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我軍已發展成為諸軍兵種合成、具有一定現代化水平并加快向信息化邁進的強大軍 隊。我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接近強軍夢想,更加有信心、有能力實現強軍目标。但要清醒看到,目前我軍正處于機械化建設尚未完成、信息化建設加速發展階段, 我軍現代化水平與國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還很大,與世界先進軍事水平相比差距還很大。同時,面對意識形态領域複雜鬥争和官兵成分結構變化,如何确保部隊絕對 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面對世界新軍事革命加速發展和戰争形态深刻演變,如何提高打赢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争的能力;面對社會環境變化和不良風氣影響, 如何保持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這些都是當前我軍建設亟須回答和解決的時代性課題。強軍目标的提出,體現了鮮明的問題導向,抓住了建設強大軍隊的關鍵和 要害,為推動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有力牽引。
  2.鑄牢聽黨指揮這個強軍之魂
  人民軍隊之所以有力量,根本就在于有凝聚軍心意志的神聖軍魂。我軍是黨締造的,一誕生便與黨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始終在黨的絕對領導下行動和戰鬥。我們 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隻有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才能從根本上保證人民軍隊的性質。八十多年來,我軍之所以能始終保持強大 的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經受住各種考驗,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最根本的就是靠黨的堅強領導。這是我軍的軍魂和命根子,永遠不能變,永遠不能丢。二〇一 二年十一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強調,“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關系我軍性質和宗旨、關系社會主義前途命運、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這 個最根本的問題守不住,軍隊就會變質,就不可能有戰鬥力!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鑄牢聽黨指揮這個強軍之魂,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人民軍 隊的根本宗旨不動搖。
  要不要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始終是我們同各種敵對勢力鬥争的一個焦點。當前,意識形态領域鬥争異常激烈。我軍是黨的軍隊、人民的軍隊、社會主義國 家的軍隊,這是高度一緻的。敵對勢力極力鼓吹“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和“軍隊國家化”,打着所謂“民主政治”、“公器公用”的幌子攻擊我們,就是妄圖動 搖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曆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在這個根本政治原則問題上,我們要頭腦特别清醒、态度特别鮮明、行動特别堅決,決不能有任何動搖、任何遲 疑、任何含糊。
  在我軍官兵成分結構發生很大變化的今天,一些年輕同志缺乏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系統學習,缺乏對黨的優良傳統的深入了解,缺乏艱苦環境和複雜鬥争的鍛 煉,對于黨指揮槍的極端重要性往往認識不足、認識不透。社會上形形色色的思想觀念包括一些極端錯誤的觀點,會通過各種渠道傳播到部隊中來,總會在官兵中有 所反映。在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這個問題上,我們要堅定不移,時時刻刻做工作,經年累月抓落實。
  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必須落實在行動上,以行動來檢驗。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最緊要的是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緻,堅決 維護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權威,一切行動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指揮。這一條要作為最高的政治要求來遵守,作為最高的政治紀律來維護。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 導,要靠一套制度作保證。黨對軍隊實施絕對領導有一系列根本原則和制度,無論戰争形态怎麼演變、軍隊建設内外環境怎麼變化、軍隊組織形态怎麼調整,都必須 始終不渝堅持。要堅持把從思想上政治上建設和掌握部隊擺在突出位置,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官兵,持續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大力 發展先進軍事文化,有的放矢加強意識形态工作,組織官兵認真學習國史黨史軍史,着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和感召力,堅定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政治自信和 政治自覺,打牢官兵高舉旗幟、聽黨指揮的思想政治基礎。要全面加強軍隊黨的建設,保持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把各級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領導核心和戰鬥 堡壘。要端正選人用人導向,堅持從政治上考察和使用幹部,确保槍杆子永遠掌握在忠于黨的可靠的人手中。
  3.扭住能打仗、打勝仗這個強軍之要
  軍隊首先是一個戰鬥隊,是為打仗而存在的。新形勢下我軍職能使命不斷拓展,但作為戰鬥隊的根本職能始終沒有變。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戰場打不赢,一切 等于零。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我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如果有人要把戰争強加到我們頭上,軍隊必須能決戰決勝。曆史經驗表明,能戰方能止戰,準備 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這就是戰争與和平的辯證法。我軍素以能征善戰著稱于世,創造過許多輝煌的戰績。同時,我們必須看到,能打勝仗的能力 标準是随着戰争實踐發展而不斷變化的,以前能打勝仗不等于現在能打勝仗。我軍打現代化戰争能力不夠,各級幹部指揮現代化戰争能力不夠,這兩個問題很現實地 擺在我們面前。二〇一二年十二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州戰區考察時強調,“要牢記,能打仗、打勝仗是強軍之要,必須按照打仗這個标準搞建設抓準備,确保軍隊 能夠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牢固樹立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标準。軍隊建設各項工作,如果離開戰鬥力标準,就失去其根本意義和根本價值。要始終堅持用打得赢的标準搞建設,堅持把 提高戰鬥力作為全軍各項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用是否有利于提高戰鬥力來衡量和檢驗各項工作,使全軍各項建設和工作向實現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赢信息化 戰争的戰略目标聚焦,向實施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的要求聚焦,向形成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聚焦。要按照戰鬥力标準理清發展思路、實施決策指導、配置 力量資源、選拔任用幹部、評定工作實績,真正把戰鬥力标準在軍隊建設中立起來、落下去。要進一步解決好影響戰鬥力生成提高的思想觀念、體制機制等方面的突 出矛盾和問題,形成更加明确的用人導向、工作導向、評價導向、激勵導向,推動戰鬥力建設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各級黨委和領導幹部,要把全部心思向打仗聚 焦、各項工作向打仗用勁,真想打仗的事情,真謀打仗的問題,真抓打仗的準備。
  推動軍事戰略創新發展。軍事戰略是關于軍事力量建設和運用的總方略,是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正确的軍事戰略指導,是我軍能打仗、打勝仗的必然 要求,對軍隊建設和軍事鬥争準備具有引導和牽引作用。軍事戰略指導的生命力在于創新。新形勢下,我們要堅持貫徹新時期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同時要豐富和 完善積極防禦戰略思想的内涵。創新軍事戰略指導,必須緊緊抓住戰争指導這個根本。戰争是政治的繼續,必須堅持軍事服從政治、戰略服從政略,從政治高度思考 戰争問題,着眼國家利益全局籌劃和指導軍事行動。加強各戰略方向戰略指導研究,搞清楚、弄明白未來與誰打仗、打什麼仗、怎麼打勝仗這個重大問題,立足最複 雜最困難情況搞好應對強敵軍事幹預的戰略籌劃,增強軍事戰略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軍事戰略指導重心要前移,更加注重運用軍事力量和軍事手段營造有利戰略 态勢,把預防危機、遏制戰争、打赢戰争統一起來,把備戰和止戰、威懾和實戰、戰争行動和和平時期軍事力量運用作為一個整體加以運籌,為國家發展營造良好的 外部環境和戰略格局。
  堅持不懈拓展和深化軍事鬥争準備。軍事鬥争準備是軍隊的基本實踐活動,是維護和平、遏制危機、打赢戰争的重要保證。要始終扭住核心軍事能力建設不放 松,統籌安排并抓好非戰争軍事行動能力建設,把各項準備工作往前頭趕、朝實裡抓。把日常戰備工作提到戰略高度,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的高度戒備态勢,堅 持平戰一體,抓住平戰轉換這個樞紐,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堅持以軍事鬥争準備為龍頭帶動軍隊現代化建設整體發展,推動信息化建設加速發展,紮實做好新型作戰 力量建設,努力建設保障打赢現代化戰争、服務部隊現代化建設、向信息化轉型的後勤。大力發展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夯實能打勝仗的物質技術基礎。加強高素質新 型軍事人才培養,實施人才強軍戰略,堅持院校優先發展戰略,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新型作戰力量人才培養作為重中之重,努力培養造就能夠擔當強軍重任的優秀 軍事人才。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把領導指揮體制作為重點,優化結構、完善功能,深化政策制度改革,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解決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突出矛 盾和問題,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
  提高軍事訓練實戰化水平。軍事訓練是部隊的經常性中心工作,是提高實戰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抓手。軍事訓練水平上不去,軍事鬥争準備就很難落到實處,部隊 戰鬥力也很難提高,戰時必然吃大虧。正所謂:“刃不素持必緻血指,舟不素操必緻傾溺,弓馬不素習而欲戰者,未有不敗者。”要堅決貫徹戰訓一緻原則,堅持從 實戰需要出發從難從嚴訓練部隊,堅持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打仗需要什麼就苦練什麼,緊貼作戰任務、作戰對手搞好使命課題訓練,加強檢驗性、對抗性訓練,在 近似實戰的環境下摔打鍛煉部隊,使部隊都練就過硬的打赢本領。下決心解決訓風演風考風不實問題,不能讓戰備訓練成為花架子,不能讓軍事鬥争準備流于形式, 不能讓能打仗、打勝仗成為一句空話。加強戰鬥精神培育,教育引導官兵大力發揚我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保持旺盛革命熱情和高昂戰鬥意 志。
  4.夯實依法治軍、從嚴治軍這個強軍之基
  作風優良是我軍的鮮明特色和政治優勢。古往今來,作風優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隊,作風松散可以搞垮常勝之師。在長期實踐中,我軍培育和形成了一整套光榮傳 統和優良作風,把這些寶貴精神财富一代代傳下去,關系軍隊建設全局,關系軍隊形象和戰鬥力建設。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我軍人民軍隊的性質永遠不能變,老紅 軍的傳統永遠不能丢,艱苦奮鬥的政治本色永遠不能改。
  現在,社會環境變化了,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在部隊都會有所表現,一些病菌也在不斷侵蝕部隊的肌體。有病就要治,而且大病小病都要治,要及時治。如果諱 疾忌醫,小病拖成了大病,宿疾難醫,軍隊就不成其為軍隊,更談不上能打勝仗了!“木之折也必通蠹,牆之壞也必通隙。”如果我們不能及時解決自身存在的問 題,任其發展下去,就會自毀長城。二〇一三年八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沈陽戰區部隊時強調,要堅持按照标準更高、走在前列的要求不斷把部隊作風建設引向深 入,努力實現作風建設根本性好轉。
  要繼承和發揚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要自覺踐行人民軍隊的根本宗旨,帶頭牢記和落實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的要求。大力弘 揚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作為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如果不提倡艱苦奮鬥,貪圖享樂,不可能成為一支具有強大戰鬥力的軍隊。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反對大手大 腳、講排場比闊氣、公款吃喝,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要重點在解決“四風”問題、糾治發生在士兵身邊的不正之風方面下功夫,旗幟鮮明反對腐敗、反對 特權,着力在糾治官兵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上見到成效,在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上見到成效,在構建規範化、制度化的長效機制上見到成效,保持人民軍隊長期形 成的良好形象。
  從嚴治軍是建設強大軍隊的鐵律。古語說得好,慈不掌兵。要夯實依法治軍、從嚴治軍這個強軍之基,堅持以紀律建設為核心,下大氣力整肅軍紀,培養官兵自 覺而又嚴格的組織紀律觀念,堅決克服管理松懈、作風松散、紀律松弛現象。加強軍事法制建設,提高法規制度執行力,堅決克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 象。把關心關愛官兵和從嚴治軍統一起來,把嚴格管理和科學管理統一起來,增強管理工作科學性和有效性。研究新的曆史條件下建軍治軍的特點和規律,建立健全 一整套适應現代軍隊建設和作戰要求的組織模式、制度安排、運作方式,推動軍隊正規化建設向更高水平發展。
  基層是部隊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部隊所有工作都要靠基層去落實,在第一線沖鋒陷陣也全靠基層。要強化強基固本思想,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層,把黨支部 建設作為基層建設的重點來抓,研究解決基層建設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推動基層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堅持士兵至上、基層第一,切實把官兵冷暖放在心上, 積極為官兵排憂解難,關心官兵成長進步和安危冷暖,注意把人力物力财力向邊防、向基層、向一線傾斜。堅持把基層一線作為培養鍛煉幹部的基礎陣地,科學設置 幹部的成長路徑,給基層一線成長起來的幹部一個施展才幹的空間。組織好下連當兵、蹲連住班,廣泛開展尊幹愛兵、兵兵友愛活動,培養幹部對士兵的感情,培養 士兵對幹部的感情,培養全軍官兵對軍隊的深厚感情,把部隊基礎打得更加牢固。
  實現強軍目标,必須同心協力做好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這篇大文章。軍民融合發展作為一項國家戰略,關乎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既是興國之舉,又是強軍之策。 在更廣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進軍民融合,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有利于增強國家戰争潛力和國防實力。軍隊要遵循國防經濟規律 和信息化條件下戰鬥力建設規律,自覺将國防和軍隊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地方要注重在經濟建設中貫徹國防需求,自覺把經濟布局調整同國防布局完善有機 結合起來。要加緊在國家層面建立推動軍民融合發展的統一領導、軍地協調、需求對接、資源共享機制,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 局。

  十、建立新型國際關系
  ——關于國際關系和我國外交戰略
  我們的事業是同世界各國合作共赢的事業。建立以合作共赢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是我們黨立足時代發展潮流和我國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選擇,反映了中國人 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願。面對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和世界各國同舟共濟的客觀要求,各國應該共同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赢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各國人民應該一起 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1.和平、發展、合作、共赢成為時代潮流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和平、發展、合作、共赢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舊的殖民體系土崩瓦解,冷戰時期的集團對抗 不複存在,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都再也無法單獨主宰世界事務。一大批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走上發展的快車道,十幾億、幾十億人口正在加速走向現代化,多 個發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區逐漸形成,國際力量對比繼續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方向發展。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 裡,生活在曆史和現實交彙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同時,世界仍很不太平,人類依然面臨諸多難題和挑戰。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還未消除,形形色色的保護主義明顯升溫。地區熱點此起彼伏,霸權主義、強 權政治和新幹涉主義有所上升。軍備競争、恐怖主義、網絡安全等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依然任重道遠。
  可以說,我們所處的是一個風雲變幻的時代,面對的是一個日新月異的世界。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三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指出: “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進入二十一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停留在殖民擴張的舊時代裡,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老框框内。”面對世界多極 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今天的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朝和平與發展的目标邁進,更應努力構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國際 關系。
  各國和各國人民應該共同享受尊嚴、共同享受發展成果、共同享受安全保障。要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 利,反對幹涉别國内政,維護國際公平正義。每個國家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要積極促進其他各國共同發展,不能把世界長期發展建立在一批國家越來越富裕而另 一批國家卻長期貧窮落後的基礎之上。各國要同心協力,妥善應對各種問題和挑戰,共同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生機,謀求合作安全、集體安全、共同安全。
  2.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
  和平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八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的演講中指出:“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權宜之 計,更不是外交辭令,而是從曆史、現實、未來的客觀判斷中得出的結論,是思想自信和實踐自覺的有機統一。”隻有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隻有同世界各國一道維 護世界和平,中國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标,才能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自信和自覺,來源于中華文明的深厚淵源,來源于對實現中國發展目标條件的認知,來源于對世界發展大勢的把握。中華文明始終崇尚和 平,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國人民的血脈之中。現在,中國已确定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發展目 标,我們要聚精會神搞建設,需要一個和平安甯的國際環境。當今世界,殖民主義、霸權主義的老路不僅走不通,而且一定會碰得頭破血流。所以,中國堅定不移走 和平發展道路,多次公開宣示,中國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不幹涉别國内政,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我們在政策上是這樣規定的、制度上是這 樣設計的,在實踐中更是一直這樣做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大局,觀大勢、謀大事,加強外交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開展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動,提出許多重大對外戰略思想,将大國、周邊、發展中國家、多邊工作密切結合,推動了與各方關系全面發展,打開了外交工作新局面,展示了我國外交新氣象。
  大國是影響世界和平的決定性力量,我們積極運籌中俄、中美、中歐等主要大國關系。俄羅斯是我國周邊最大鄰國和世界大國,兩國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兩國堅 定支持對方發展複興,堅定支持對方維護核心利益,堅定支持對方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和社會政治制度,務實合作取得重大進展,國際戰略協調與合作提升到新高度。 中美關系的走向為世人矚目,中美兩國合作好了,就可以做世界穩定的壓艙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中美可以也應該走出一條不同于曆史上大國沖突對抗的新路,共 同努力構建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國關系。歐洲是多極化世界的重要一極,是中國的全面戰略夥伴。要從戰略高度看待中歐關系,将中歐兩大 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結合起來,共同打造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系,提升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的全球影響力,為世界發展繁榮作出更大貢 獻。
  廣大發展中國家是我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同路人。習近平總書記全面闡述中國對非政策,提出對非合作要講“真、實、親、誠”,強調中非合作的互利共赢性 質,表示中國将不折不扣落實承諾,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重在幫助非洲國家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多元、自主、可持續發展。“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鄰。”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雖然相距遙遠,但友好關系源遠流長,雙方将增進政治互信,加強務實合作,不斷提升整體合作水平。中國同阿拉伯國家彼此是相互 尊重、相互認同、相互信賴的好朋友、好兄弟、好夥伴,雙方将弘揚絲綢之路精神,即促進文明互鑒、尊重道路選擇、堅持合作共赢、倡導對話和平,不斷深化全面 合作、共同發展的中阿戰略合作關系。
  中國的和平發展是世界的機遇。随着國力不斷增強,中國必将在力所能及範圍内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和義務,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中國積極倡導和踐 行多邊主義,積極參與多邊事務,高度重視聯合國的作用,支持二十國集團、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等發揮積極作用。中國推動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為亞 洲安全發揮更大作用,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搭建地區安全和合作新架構。中國堅定維護世界和平事業,始終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宗旨以 及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中國大力推動國際發展事業,積極推動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标,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 國智慧。
  3.按照親、誠、惠、容理念推進周邊外交
  遠親不如近鄰。無論從地理方位、自然環境還是相互關系看,周邊對我國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我國周邊充滿生機活力,有明顯發展優勢和潛力,周邊環 境總體上是穩定的,睦鄰友好、互利合作是周邊國家對華關系的主流。二〇一三年十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謀大勢、講戰略、重運籌, 把周邊外交工作做得更好。
  我國周邊外交的基本方針,就是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突出體現親、誠、惠、容的理念。親、誠、惠、容這“四字箴言”,是新形 勢下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一份生動宣言,是對多年來中國周邊外交實踐的一個精辟概括,也反映了我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外交理念的創新發展。親是指鞏固 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的友好情誼,要堅持睦鄰友好、守望相助,講平等、重感情,常見面、多走動,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邊國家對我們更友善、更親近、 更認同、更支持,增強親和力、感召力、影響力。誠是指堅持以誠待人、以信取人的相處之道,要誠心誠意對待周邊國家,争取更多朋友和夥伴。惠是指履行惠及周 邊、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則同周邊國家開展合作,編織更加緊密的共同利益網絡,把雙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讓周邊國家得益于我國發 展,使我國也從周邊國家共同發展中獲得裨益和助力。容是指展示開放包容、求同存異的大國胸懷,要倡導包容的思想,強調亞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發展,以更加 開放的胸襟和更加積極的态度促進地區合作。
  做好新形勢下周邊外交工作,要從戰略高度分析和處理問題,提高駕馭全局、統籌謀劃、操作實施能力,全面推進周邊外交。着力維護周邊和平穩定大局,決不 允許在我們自己家門口生亂生事,決不接受中國的發展進程再度受到幹擾和打斷。着力深化互利共赢格局,統籌經濟、貿易、科技、金融等方面資源,利用好比較優 勢,找準深化同周邊國家互利合作的戰略契合點,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着力推進同周邊國家的安全合作,主動參與區域和次區域安全合作,深化有關合作機制, 增進戰略互信。着力加強對周邊國家的宣傳工作、公共外交、民間外交、人文交流,鞏固和擴大我國同周邊國家關系長遠發展的社會和民意基礎。
  對周邊和發展中國家,一定要堅持正确義利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找到利益的共同點和交彙點,堅持正确義利觀,有原則、講情誼、講道義,多向發展中國 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隻有堅持正确義利觀,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人的心裡去,這是中國外交得道多助的一個重要基礎。政治上要秉持公道正義,堅持平等相 待,遵守國際關系基本原則,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為一己之私損害他人利益、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經濟上要堅持互利共赢、共同發展。對那些長期對華友 好而自身發展任務艱巨的周邊和發展中國家,要更多考慮對方利益,不要損人利己、以鄰為壑。
  4.堅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
  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倡導合作共赢理念。但是,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倡導合作共赢是有底線的,這就是堅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
  現在,有些國家片面理解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片面理解我國倡導的合作共赢理念,以為中國為了發展會輕視這一底線。二〇一三年一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 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我們要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決不能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決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 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這些話擲地有聲,字字千鈞,從根本上講清了堅持和平發展與維護國家利益的辯證統一關 系。
  堅決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是中國外交的神聖使命。新中國成立六十多年來,中國在維護國家獨立和主權、捍衛民族尊嚴上的立場是一貫的。如果說幾十年前,中 國在一窮二白的時候敢于維護國家利益,反對世界強權,從未在外來壓力下彎過腰、低過頭,那麼現在中國發展強大了,更不會屈服于任何外來壓力。一些人把中國 維護合理合法的國家權益說成是“咄咄逼人”、“傲慢”、“強硬”,鼓吹“中國威脅”等論調,都是站不住腳的。
  要始終把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作為外交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穩妥應對涉我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争端,堅決維護國家的領土主權。堅決在 國際上遏制“台獨”、“藏獨”、“東突”等分裂勢力的破壞活動,防範國際暴力恐怖活動向境内滲透,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不回避矛盾和問題,妥善處理同有關 國家的分歧和摩擦,同時推動各領域交流合作,通過合作擴大共同利益的彙合點,努力維護同周邊國家關系及地區和平穩定大局。
  我國的和平發展不會一帆風順。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在涉及我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我們要敢于劃出紅線,亮明底線。随着我國和平發展進程的不斷深入,我們維護國家利益的資源和手段将會越來越多,維護國家利益的地位也會越來越主動。

  十一、打鐵還需自身硬
  ——關于黨要管黨、從嚴治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領導的偉大事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這一偉大事業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黨堅強有力,事業才能興旺發達,國家才 能繁榮穩定,人民才能幸福安康。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凝心聚力、直擊積弊、扶正祛邪,黨的建設開創新局面,黨風政風呈現新氣 象。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從嚴管黨治黨提出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為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1.管黨治黨一刻不能松懈
  辦好中國的事,關鍵在黨。隻有從嚴管黨治黨,才能确保黨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曆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對我們這樣一個有八千五百多萬黨員、 在十三億多人口大國長期執政的黨,管黨治黨一刻不能松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管黨不力、治黨不嚴,人民群衆反映強烈的黨内突出問題得不到解決,那我 們黨遲早會失去執政資格,不可避免被曆史淘汰。這決不是危言聳聽。”
  政黨作為一種為實現特定目标而組織起來的政治組織,自身建設和管理的好壞,決定着其生存和發展。這些年來,世界上一些老牌執政黨衰敗落伍、丢權垮台的 教訓極為深刻。無産階級政黨作為工人階級實現其偉大曆史使命的先進部隊,更應高度重視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确保始終走在時代前列,肩負起曆史使命。
  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的一個重要經驗。毛澤東同志在總結中國革命勝利的經驗時,把黨的建設作為三大法寶之一提了出來。九十多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 從小到大、由弱到強,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成功地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道路上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就在于我們黨始終高度重 視加強自身建設。我們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保持和發展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了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為事業勝利提供了根本保證。
  當前,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争,黨肩負着曆史重任,經受着時**驗。與國内外形勢發展變化相比,與黨所承擔的曆史任務相比,黨的 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黨組織建設狀況和黨員幹部素質、能力、作風,都還有不小差距。一些幹部得過且過,一些基層組織軟弱渙散,不能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和戰鬥 堡壘作用。一些黨員幹部作風問題比較突出,有的嚴重脫離群衆,對群衆疾苦漠然置之,甚至欺壓群衆、侵害群衆利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較為普遍地存在, 奢侈浪費現象嚴重。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不僅大案要案時有發生、令人觸目驚心,而且發生在群衆身邊的腐敗現象較多存在。這些問題必須引起我們高 度警覺。
  黨領導人民已經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們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們自豪而不能自滿,決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隻有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以改 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才能更好經受住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更好戰勝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衆危險、消極 腐敗危險。二〇一三年七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革命聖地西柏坡,諄諄告誡全黨,“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所有領導幹部和全體黨員要繼續把人民對我們 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将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努力交出優異的答卷”。這體現了強烈的憂患意識,體現了把黨建設好,确保黨永遠不變 質、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的堅定決心。
  “打鐵還需自身硬。”“中華号”巨輪乘風破浪、順利前行,關鍵靠黨來掌舵,靠黨來掌握方向。要堅持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提高管黨治黨的能力和水平,靠“自身硬”凝聚起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創造無愧于曆史的輝煌業績。
  2.補足共産黨人精神上的“鈣”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對理想信念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有個形象的比喻:“理想信念是共産黨人精神上的‘鈣’。”他反複強調,“理想 信念堅定,骨頭就硬,沒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可能導緻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 上腐化”。從嚴管黨治黨,首先就要堅定黨員幹部的理想信念。
  “革命理想高于天。”這生動反映了崇高信仰對共産黨人的巨大激勵和鞭策作用。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産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産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有 了堅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寬了,心胸就開闊了,就能堅持正确政治方向,在勝利和順境時不驕傲不急躁,在困難和逆境時不消沉不動搖,經受住各種 風險和困難考驗,自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永葆共産黨人政治本色。任何一名在黨旗下宣過誓的共産黨員都必須銘記,為了理想信念,就應該去拼搏、去奮 鬥、去獻出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共産黨人的理想信仰是什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信念,是共産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産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 的精神支柱。”中國共産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把實現共産主義确立為最高理想。在我們黨九十多年的曆史中,無數共産黨人不惜流血 犧牲,靠的就是這種信仰,為的就是這個理想。盡管他們也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會在自己手中實現,但他們堅信,一代又一代人為之持續努力,一代又一代人 為此作出犧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實現。
  應該充分肯定,當前我們大多數黨員、幹部理想信念是堅定的,政治上是可靠的。同時,也要看到,在黨員、幹部隊伍中,信仰缺失是一個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 問題。有的對共産主義心存懷疑,認為那是虛無缥缈、難以企及的幻想;有的不信馬列信鬼神,從封建迷信中尋找精神寄托,熱衷于算命看相、燒香拜佛,遇事“問 計于神”;有的是非觀念淡薄、原則性不強、正義感退化,糊裡糊塗當官,渾渾噩噩過日子;有的甚至向往西方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對社會主義前途命運喪失信 心;有的在涉及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等原則性問題的政治挑釁面前态度暧昧、消極躲避、不敢亮劍,甚至故意模糊立場、耍滑頭;等等。事實一再表 明,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一些黨員、幹部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崇高信仰、堅定信念不會自發産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煉就‘金剛不壞之身’,必須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不斷培植我們的精神家園。”黨的領導幹部特 别是高級幹部,要把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作為看家本領。廣大黨員幹部要老老實實、原原本本學習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别是鄧小平理論、“三個 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同上,建立在對曆史規律的正确認識上,建立在對基本國情的準确把握上。通過堅持不懈學 習,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和解決問題,不斷築牢理想信念,做到虔誠而執着、至信而深厚。
  3.培養和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幹部
  “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鍵在于建設一支宏大的高素質幹部隊伍。要大力加強黨的組織建設,着力培養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幹部,從嚴管理幹部,夯實基層組織,鞏固黨執政的組織基礎。
  怎樣是好幹部?二〇一三年六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好幹部的五條标準: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信念 堅定,黨的幹部必須堅定共産主義遠大理想,真誠信仰馬克思主義,矢志不渝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鬥,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 本要求不動搖。為民服務,黨的幹部必須做人民公仆,忠誠于人民,以人民憂樂為憂樂,以人民甘苦為甘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勤政務實,黨的幹部必須勤勉敬 業、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精益求精,創造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曆史檢驗的實績。敢于擔當,黨的幹部必須堅持原則、認真負責,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面對矛 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鬥争。清正廉潔,黨的幹部必須敬畏權力、管好權力、慎用權力,守住自 己的政治生命,保持拒腐蝕、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怎樣成長為好幹部?好幹部不會自然而然産生。成長為一個好幹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組織培養。從幹部自身來講,要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加強黨性修養、加 強品格陶冶,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幹事,清清白白為官。要勤于學、敏于思,提高思維能力,豐富知識儲備,完善知識結構,打牢履職盡責的知識基礎。要加強 實踐,經風雨、見世面,在改革發展的主戰場、維護穩定的第一線、服務群衆的最前沿砥砺品質、提高本領。從組織培養來講,就要抓好黨性教育這個核心,抓好道 德建設這個基礎,加強宗旨意識、公仆意識教育。強化幹部實踐鍛煉,積極為幹部鍛煉成長搭建平台。
  怎樣把好幹部用起來?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選什麼人就是風向标,就有什麼樣的幹部作風,乃至就有什麼樣的黨風。用人得當,首先要 知人。要近距離接觸幹部,觀察幹部對重大問題的思考、對群衆的感情、對待名利的态度、處理複雜問題的過程和結果。用人得當,就要堅持全面、曆史、辯證看幹 部,注重一貫表現和全部工作,改進考核方法手段。用人得當,就要科學合理使用幹部,用當其時、用其所長,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 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要下決心改變任人唯親、任人唯利的問題,使用人之風真正純潔起來。
  把好幹部選用起來,需要科學有效的選人用人機制。要緊密結合幹部工作實際,認真總結,深入研究,不斷改進,努力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有效管用、簡 便易行的制度機制。要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充分發揚民主結合起來,發揮黨組織在幹部選拔任用工作中的領導和把關作用。要完善工作機制,推進幹部工作公開,堅決 制止簡單以票取人的做法,确保民主推薦、民主測評風清氣正。加強和改進年輕幹部工作,對那些看得準、有潛力、有發展前途的年輕幹部,要敢于給他們壓擔子, 有計劃安排他們去經受鍛煉。要從嚴管理幹部,堅持從嚴教育、從嚴管理、從嚴監督,對幹部身上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及時“咬咬”耳朵、扯扯袖子,早 提醒、早糾正。
  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要健全和認真落實民主集中制的各項具體制度,促使全黨同志按照民主集中制辦事,促使各級領導幹部特别是主要 領導幹部帶頭執行民主集中制。要發揚黨内民主,營造民主讨論的良好氛圍,鼓勵講真話、講實話、講心裡話,允許不同意見碰撞和争論,同時善于進行正确集中, 防止議而不決、決而不行。
  基層黨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要紮實做好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建立嚴密的基層黨組織工作制度,推動服務群衆、做群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長效化,使基層黨組織領導方式、工作方式、活動方式更加符合服務群衆的需要。要重視基層、關心基層、支持基層,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帶頭人隊伍建設,充分理 解、充分信任,格外關心、格外愛護廣大基層幹部,多為他們辦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确保基層黨組織有資源、有能力為群衆服務,使每個基層黨組織都成為堅強戰 鬥堡壘。
  4.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作風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作風建設為切入點從嚴管黨治黨。從制定出台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衆的“八項規定”,到開展黨的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從 整治中秋國慶期間公款送禮等不正之風,到整治“會所歪風”;從狠刹“舌尖上的浪費”,到禁辦奢華晚會……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黨心民心為之大振。
  “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不但要有強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強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體現為我們黨的正确 理論,人格力量集中體現為我們黨的優良作風。随着改革不斷深入和對外開放不斷擴大,黨必将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和挑戰,黨的作風建設始終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 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牆把我們黨和人民群衆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 失去血脈、失去力量。”作風問題的核心是保持黨同人民群衆的血肉聯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 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群衆是真正英雄的曆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丢,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要堅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精神。“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能不能堅守艱苦奮鬥 精神,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興衰成敗的大事。近年來,一些黨政機關講排場、比闊氣、大手大腳、奢侈浪費現象時有發生,社會上奢靡之風、奢華之風很甚,廣大幹 部群衆對此反映強烈。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堅決反對講排場比闊氣,努力使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要嚴格黨内生活,開展積極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嚴肅的黨内生活是解決黨内自身問題的重要途徑,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清除黨内各種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 武器。要提高黨内生活質量,增強黨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則性、戰鬥性,堅決反對黨内生活中的自由主義、好人主義。要本着對自己、對同志、對班子、對黨高度負 責的精神,大膽使用、經常使用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武器,使之越用越靈、越用越有效。要通過嚴格黨内生活,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在黨性原則基礎上,不斷增強 能夠掏心見膽、并肩奮鬥的真正的團結。
  要堅持從領導幹部抓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作風建設,首先要從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中央政治 局逐條逐項、不折不扣落實“八項規定”,以上率下、示範全黨,在黨内外引起強烈反響,産生了強大示範效應。各級領導幹部要堅持正人必先正己,用嚴格的尺子 衡量自己,用很高的标準要求自己,用無私無畏的勇氣對照、檢查、改進、提高自己。
  要建立抓作風的長效機制。事實告訴我們,作風問題具有反複性和頑固性,抓一抓會好轉,松一松就反彈,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陣風、刮 一下就停。要锲而不舍、馳而不息地抓下去,如果前熱後冷、前緊後松,就會功虧一篑。要建立健全管用的體制機制,自覺接受群衆評議和社會監督。要有踏石留 印、抓鐵有痕的勁頭,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抓,積小勝為大勝,保持力度、保持韌勁,善始善終、善作善成,通過全黨共同努力,抓黨風政風、帶社風民風,營造風清 氣正的社會環境。
  開展黨的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解決作風問題的戰略性舉措。從二〇一三年下半年開始,教育實踐活動在全黨分兩批開展。這次教育實踐活動,以為民務實 清廉為主要内容,聚焦作風建設,着力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中央政治局率先垂範,全黨自上而下,按照“照鏡子、正衣 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以整風精神開展活動,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進行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以作風建設新成效彙聚起推動改革發展的正能量。教 育實踐活動的主題與焦裕祿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一條紅線貫穿活動始終,以焦裕祿精神為鏡子,做到深學、細照、笃行,努力做焦裕祿 式的好黨員、好幹部。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二〇一四年三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安徽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三嚴三實”的要求。他強調:“各級領導幹部都 要樹立和發揚好的作風,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三嚴三實”是廣大黨員幹部特别是各級領導幹部的為政之道、 成事之要、做人準則,是對黨員幹部的新要求,是加強作風建設的再啟程、再出發。廣大黨員幹部要按照“三嚴三實”的要求,祛除歪風邪氣、樹立清風正氣,做到 思想認識上真正提高、工作作風上明顯轉變。
  5.堅持以零容忍态度懲治腐敗
  腐敗是社會毒瘤,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國家長治久安的緻命風險。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保持黨的肌體健康,始終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反 腐倡廉建設,是廣大幹部群衆始終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堅決的态度重拳反腐,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二十多名省部級高官相 繼落馬,湖南衡陽破壞選舉案被嚴肅查處,讓全黨全國全社會感到了變化、看到了希望,樹立了黨的權威、赢得了群衆信任。
  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拒腐防變必須警鐘長鳴。當前,滋生腐敗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敗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一些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影響惡劣,亟待解決。 “物必先腐,而後蟲生。”如果任憑腐敗問題愈演愈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二〇一四年一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強調,要“以猛 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争進行到底”。
  要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這是反腐敗國家戰略和頂層設計,要把這項重大政治任務貫穿到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之中,堅持标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 并舉、注重預防,以改革精神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堅定不移轉變作風,堅定不移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 明。
  要堅持懲治這一手不放松。黨的十八大以來懲治腐敗的事實說明,不論什麼人,不論其職務多高,隻要觸犯了黨紀國法,都要受到嚴肅追究和嚴厲懲處,這決不 是一句空話。要牢記“蠹衆而木折,隙大而牆壞”的道理,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态勢,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懲。要嚴格依紀依法查處各類腐敗案件,既堅決查處發 生在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中的濫用職權、貪污賄賂、腐化堕落、失職渎職案件,又着力解決發生在群衆身邊的腐敗問題,嚴肅查處損害群衆利益的各類案件。堅持黨 紀國法面前沒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誰,都要一查到底,決不姑息。
  要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思想純潔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保持純潔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領導幹部做到清正廉潔的基礎。要抓好思想理論建設、抓好黨 性教育和黨性修養、抓好道德建設,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産黨人精神家園,不斷夯實廉潔從政的思想道德基礎,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 防線。
  要推進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改革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加強反腐敗工作體制機制創新,完善紀委派駐機構統一管理,改進中央和省區市巡視制度。要在全面深化 改革的進程中,健全和完善黨内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和輿論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 保障機制,鏟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要落實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強化責任追究,不能讓制度成為紙老虎、稻草人。
  6.用鐵的紀律維護黨的團結統一
  “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靠什麼管,憑什麼治?就要靠嚴明紀律。我們黨有八千五百多萬黨員,在一個幅員遼闊、人口衆多的發展 中大國執政,如果沒有鐵的紀律,就沒有黨的團結統一,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就會大大削弱,黨的領導能力和執政能力就會大大削弱。二〇一三年一月,習近平總書 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強調:“黨面臨的形勢越複雜、肩負的任務越艱巨,就越要加強紀律建設,越要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确保全黨統一意志、統一 行動、步調一緻前進。”
  嚴明黨的紀律,首要的是嚴明政治紀律。黨的紀律是多方面的,政治紀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紀律,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是遵守黨的全部紀律的重要基 礎。一個政黨如果沒有政治紀律約束,允許黨的組織和黨的重要幹部在政治主張、政策主張上各有一套、我行我素,允許廣大黨員在政治上行動上與黨離心離德、為 所欲為,這個黨就不可能有号召力影響力戰鬥力,在政治上就沒有作為。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最核心的,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 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緻,自覺維護中央權威。在指導思想和路線方針政策以及關系全局的重大原則問題上,全黨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 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緻。要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本位主義,決不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決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決不允許在貫徹執行中央 決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
  嚴明黨的紀律,還必須嚴明黨的組織紀律。黨的力量來自組織,組織能使力量倍增。我們黨是按照馬克思主義建黨原則建立起來的政黨,以民主集中制為根本組 織制度和領導制度,組織嚴密是黨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黨内生活帶來不可低估的影響,組織觀念薄弱、組織渙散就是其中 一個需要嚴肅對待的問題。增強組織紀律性,必須切實增強黨性,切實遵守組織制度,切實加強組織管理,切實執行組織紀律。要強化黨的意識,強化組織意識,始 終把黨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相信組織、依靠組織、服從組織。要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黨内組織生活制度等黨的組織制度。要正确對待組 織,對組織忠誠老實,言行一緻、表裡如一。要遵照執行黨的規矩,不能搞特殊、有例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遵守黨的紀律是無條件的,要說到做到,有紀必執,有違必查,而不能合意的就執行,不合意的就不執行,不能把紀律作為一個軟約束或 是束之高閣的一紙空文。”黨的各級組織要自覺擔負起執行和維護黨的紀律的責任,要敢抓敢管,使紀律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

  十二、掌握工作制勝的看家本領
  —— 關于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既部署“過河”的任務,又指導如何解決“橋或船”的問題,貫穿了科學思想 方法和工作方法,為我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鑰匙”。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既要深入理解講話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 新論斷新要求,又要着力把握講話體現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高攻堅克難、化解矛盾、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更好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1.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
  哲學是人類的智慧之學。在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中,哲學是基礎。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掌握馬克思主義完整科學體系的重要前提。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别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在當今時代依然有着強大生命力,依然是 指導共産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學哲學、用哲學,是黨的一個好傳統。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和武裝全黨,黨的各級領導幹部特别是高級幹部要原原本本 學習和研讀經典著作,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更好認識規律,更加能動地推進工作。
  曆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曆史時期,我們黨運用曆史唯物主義,系統、具體、曆史地分析中國社會運 動及其發展規律,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不斷把握規律、積極運用規律,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曆史和現實都表明,隻有堅持曆史唯物主 義,我們才能不斷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要學習和掌握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法。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會形态之中,規定着社會性質和基本結構,推動着人 類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發展。隻有把這兩對矛盾運動結合起來觀察,把社會基本矛盾作為一個整體來觀察,才能全面把握整個社會的基本面貌和發展方向。今天,我們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不斷适應社會生産力發展調整生産關系,不斷适應經濟基礎發展完善上層建築,也就是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不斷促進社會主義 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社會基本矛盾總是不斷發展的,調整生産關系、完善上層建築需要相應地不斷進行下去,這就是曆史唯物主義态度。
  要學習和掌握物質生産是社會生活的基礎的觀點。生産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我們要堅持 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推動我國社會生産力不斷向前發展,推動實現物的不斷豐富和人的全 面發展的統一。物質生産是社會曆史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但生産關系也可以反作用于生産力,上層建築也可以反作用于經濟基礎。必須圍繞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全面深 化各領域改革,通過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
  要學習和掌握人民群衆是曆史創造者的觀點。人民是推動曆史前進的真正動力,是真正的英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是為了人民、造 福人民的事業。要充分相信群衆,緊緊依靠群衆推動事業發展,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群衆首創精神,鼓勵地方、基層、群衆大膽探索,從人民群衆的偉大創造中 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 民。
  2.提高戰略思維、曆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能力
  俗話說,思路決定出路,思維水平決定工作水平。能不能正确判斷形勢,能不能有效化解矛盾,能不能順利推進工作,關鍵看有沒有科學的思想方法。習近平總 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體現着戰略思維、曆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等科學的思想方法,對許多問題的闡釋讓人豁然開朗。我們要認真學習運用這些思 想方法觀察事物、分析問題,不斷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戰略思維能力,就是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善于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方向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總是善于從全局角度、以長遠眼光看問題, 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發展趨勢和方向,體現出恢宏的戰略思維。他強調,要樹立大局意識,善于從大局看問題,放眼世界,放眼未來,也放眼當前,放眼一切方面;要 善于觀大勢、謀大事,把握工作主動權;要加強戰略思維,增強戰略定力,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提高戰略思維能力,就要視野開闊、胸襟博大,緊跟 時代前進步伐,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觀察和處理問題,從政治上認識和判斷形勢,透過紛繁複雜的表面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發展的内在規律,做到既抓住重點又 統籌兼顧,既立足當前又放眼長遠,既熟悉國情又把握世情。要增強戰略定力,在重大原則問題上旗幟鮮明、态度明确,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中平心靜氣、靜觀其 變,在制定政策時冷靜觀察、謹慎從事、謀定而後動。
  曆史思維能力,就是以史為鑒、知古鑒今,善于運用曆史眼光認識發展規律、把握前進方向、指導現實工作的能力。曆史是前人的“百科全書”。習近平總書記 指出:“曆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曆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曆史。”他關于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的回顧分析,關于改革開放前後兩個三十年關系的精辟 闡釋,關于運用曆史智慧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的思想觀點,關于如何評價黨的曆史和曆史人物的深刻論述,都體現了深邃的曆史思維,給人以深刻啟迪。習近平總書記 還強調,“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革命曆史是最好的營養劑”,黨史國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提高曆史思維能力,就要加強對中國曆 史、黨史國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世界曆史的學習,深刻總結曆史經驗、把握曆史規律、認清曆史趨勢,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在對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現 實工作、更好走向未來。
  辯證思維能力,就是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善于抓住關鍵、找準重點、洞察事物發展規律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處處體現着唯物辯證 的思想方法。比如,在論述改革問題時,強調“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在分析國際國内形勢時,強調要堅持“兩點論”,一分為二看問題,既 要看到國際國内形勢中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在闡述全面深化改革時,強調膽子要大、步子要穩,“戰略上要勇于進取,戰術上則要穩紮穩打”;在闡 述社會治理時,指出“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濤洶湧也不行”;等等。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就要認真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客觀地而不是主觀地、發 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矛盾雙方對立統一的過程中把握事物 發展規律,克服極端化、片面化。
  創新思維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過時的陳規,善于因時制宜、知難而進、開拓創新的能力。世間萬物,變動不居。“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随事而制。”習近 平總書記指出,“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從不等待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機遇留給善于和 勇于創新的人們”。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就是要有敢為人先的銳氣,打破迷信經驗、迷信本本、迷信權威的慣性思維,摒棄不合時宜的舊觀念,以思想認識的新飛躍 打開工作的新局面。要有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意志,有探索真知、求真務實的态度,為了創新創造而百折不撓、勇往直前,不斷積累經驗、取得成果。
  底線思維能力,就是客觀地設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點,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種積極的思維能力。“紛繁世事多元應,擊鼓催征穩馭舟。”毛澤東同志說過: “不論任何工作,我們都要從最壞的可能性來想,來部署。”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志也強調:“我們要把工作的基點放在出現較大的風險上,準備好對策。”習 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善于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争取最好的結果,這樣才能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提高底線思 維能力,就是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甯可把形勢想得更複雜一點,把挑戰看得更嚴峻一些,做好應付最壞局面的思想準備。要見微知著、未雨綢缪,增強前瞻 意識,把工作預案準備得更充分、更周詳,做到心中有數、處變不驚。
  3.調查研究是一項基本功
  調查研究是做好領導工作的一項基本功,調查研究能力是領導幹部整體素質和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 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研究問題、制定政策、推進工作,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
  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做好領導工作的重要傳家寶。隻有深入調查研究,才能真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真正保持黨同人民群衆的 密切聯系,也才能從根本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決策的正确制定與貫徹執行,保證我們在工作中盡可能防止和減少失誤,即使發生了失誤也能迅速得到糾正 而又繼續勝利前進。經常開展調查研究,非常有益于促進領導幹部正确認識客觀世界、改造主觀世界、轉變工作作風、增進同人民群衆的感情,有益于深切了解群衆 的需求、願望和創造精神、實踐經驗。
  調查研究要找準問題、有的放矢。要緊緊圍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執行,深入研究影響和制約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突出問題,深入 研究人民群衆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研究黨的建設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深入研究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重點問題,深入研究當今世界政治經濟等 領域的重大問題。這樣才能使調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決策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更好地為各級黨委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為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服務。
  調查研究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衆。要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調查了解情況,既要調查機關,又要調查基層;既要調查幹部,又要調查群衆;既要 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進的地方去總結經驗,又要到困難較多、情況複雜、矛盾尖銳的地方去研究問題。基層、群衆、重要典型和困難的 地方,應成為調研重點,要花更多時間去了解和研究。尤其對群衆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更要主動調研,抓住不放,真正聽到實話、察到實情、獲得真知、 收到實效。
  調查研究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要樹立求真務實的作風,堅持追求真理、修正錯誤的勇氣,從客觀實際出發,堅持結論産生在調查研究之後,建立在科學論證 的基礎上。對調查了解到的真實情況和各種問題,堅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報喜又報憂,不唯書、不唯上、隻唯實。處理好調查和研究兩個環節的關系,在調查 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細緻的思考,進行一番交換、比較、反複的工作,把零散的認識系統化,把粗淺的認識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質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确辦 法。
  調查研究要制度化經常化。要堅持和完善先調研後決策的重要決策調研論證制度,把調查研究貫穿于決策的全過程,真正成為決策的必經程序,提高決策的科學 化水平。堅持和完善領導機關、領導幹部的調研工作制度,領導幹部要帶頭調查研究,拿出一定時間深入基層,特别是主要負責人要親自主持重大課題的調研。堅持 和完善領導幹部聯系點制度,領導幹部不僅要“身入”基層,更要“心到”基層,始終關心基層聯系點,關心聯系點的群衆,真心實意地交朋友、拉家常,直接了解 基層幹部群衆的所想、所急、所盼。
  4.發揚釘釘子精神
  釘釘子往往不是一錘子就能釘好的,而是要一錘一錘接着敲,直到把釘子釘實釘牢,釘牢一顆再釘下一顆,不斷釘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東一榔頭西一棒 子,結果很可能是一顆釘子都釘不上、釘不牢。做工作、幹事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要發揚釘釘子的精神”,不折騰、不反複,切實把工 作落到實處,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曆史檢驗的實績。
  應該肯定,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廣闊天地裡,廣大黨員幹部都是想幹事的,都有幹事的熱情,都想幹出一番事業,以不辜負黨和人民的信任。但現實中, 我們也時常看到這樣的情況:有的地區、部門換一屆領導,就要推倒重來、搞一個“兜底翻”,領導幹部為了顯示所謂的政績,另搞一套,空洞的新口号滿天飛。到 頭來,給黨和人民的事業帶來嚴重損失。這是與我們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相符的,是與我們黨一貫倡導的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背道而馳的。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強 調發揚釘釘子精神,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
  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牢記一個道理,政貴有恒。為官一方,為政一時,當然要大膽開展工作、銳意進取,同時也要保持工作的穩 定性和連續性”。一張好的藍圖,隻要是科學的、切合實際的、符合人民願望的,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幹,幹出來的都是實績,廣大幹部群衆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 裡。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朝令夕改,那就什麼事情也幹不成。領導幹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始終堅持為人民謀利益的政績觀,正确處理大我和小我的 關系,長遠利益、根本利益和個人抱負、個人利益的關系,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不搞脫離實際的盲目攀比,不搞勞民傷财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真 正做到對曆史和人民負責。
  堅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抓實、再抓實,不抓實,再好的藍圖隻能是一紙空文,再近的目标隻能是鏡花水月。”幹事業不是做樣 子,不是做表面文章,很多時候,有沒有新面貌,有沒有新氣象,并不在于制定一打一打的新規劃,喊出一個一個的新口号,而在于結合新的實際,用新的思路、新 的舉措,腳踏實地把既定的科學目标、好的工作藍圖變為現實。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切實幹出成效來,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任務一經确定,就要一步 一個腳印、穩紮穩打向前走,不斷積小勝為大勝。
  發揚釘釘子精神,還要建立規範的幹部考核評價體系,形成激勵幹部求真務實的有效機制,使那些重實際、說實話、務實事、求實效的幹部,不僅不吃虧,而且 受到鼓勵、褒獎、重用;使那些做表面文章、搞勞民傷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跑官要官的幹部,不僅撈不到好處,而且受到批評和懲處。隻有這樣,才 能使開拓進取謀發展、埋頭苦幹抓落實蔚然成風。
  5.依靠學習走向未來
  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人生成長之梯,政黨鞏固之基,國家興盛之要。重視學習、善于學習,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重要保證。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号召全黨同志,一定要善于學習,善于重新學習,依靠學習走向未來。
  同過去相比,我們今天的學習任務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當前,全黨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如何正确認識和妥善處理我國發展起來後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 問題。現在,我們遇到的問題中,有些是老問題,或者是我們長期努力解決但還沒有解決好的問題,或者是有新的表現形式的老問題,但大量是新出現的問題。新問 題每時每刻都在出現,而且多數又是我們過去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的。要認識好、解決好這些問題,唯一的途徑就是增強我們自己的本領。隻有加強學習,才能增強 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才能使領導和決策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領不足、 本領恐慌、本領落後的問題。
  學習應該是全面的、系統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學習重點,也要注意拓展學習領域;既要向書本學習,也要向實踐學習;既要向人民群衆學習,向專家 學者學習,也要向國外有益經驗學習。首先,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領。要通過堅持不懈地學習,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 觀點、方法觀察和解決問題,堅定理想信念,帶領人民走對路。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要有“望盡天涯路”那樣志存高遠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 和“獨上高樓”的寂寞,靜下心來通讀苦讀;要勤奮努力,刻苦鑽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撓,即使“衣帶漸寬”也“終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願;要堅持獨立 思考,學用結合,學有所悟,用有所得,在學習和實踐中“衆裡尋他千百度”,最終“蓦然回首”,在“燈火闌珊處”領悟真谛。其次,要學習黨史、國史、社會主 義發展史,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這是領導幹部開展工作要做的基本準備,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養。同時,還要結合工作需要學習經濟、政治、文 化、社會、科技、軍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識,不斷提高知識化、專業化水平。
  要正确把握學習的方向。忽視了馬克思主義所指引的方向,學習就容易陷入盲目狀态甚至誤入歧途,就容易在錯綜複雜的形勢中無所适從,就難以抵禦各種錯誤 思潮。沒有正确方向,不僅學不到有益的知識,還很容易被一些天花亂墜、脫離實際甚至荒唐可笑、極其錯誤的東西所迷惑、所俘虜。
  學習的目的全在于運用,要通過學習增強工作本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說的就是反對學習和工作中的“空對空”。讀書是學 習,使用也是學習,并且是更重要的學習。要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帶着問題學,拜人民為師,做到幹中學、學中幹,學以緻用、用以促學、學用相 長,千萬不能誇誇其談、陷于“客裡空”。
  要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要善于擠時間,多一點學習、多一點思考,少一點無謂的應酬、少一點形式主義的東西。要沉下心來,貴在持之以恒,重在學懂弄通, 不能心浮氣躁、淺嘗辄止、不求甚解。領導幹部要把學習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如饑似渴地學習,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積跬步以至千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好學才能上進。中國共産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我們的幹部要上進,我們的黨要上進,我們的國家要上進,我們的民族要上進,就必須大興學習之風,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堅持實踐、實踐、再實踐”。

bevictor伟德官网·(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

院辦:86-21-65982644   招生教學:86-21-65985385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濟大學衷和樓1301B


bevictor伟德官网

TJ法律人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