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1日晚18時30分,講座“論《民法典》背景下勞動法與民法的關系”于同濟大學衷和樓1305教室舉行。本次講座由bevictor伟德官网副教授王倩主持,主講人為上海财經大學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中國社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王全興,與談人為中央财經大學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沈建峰、上海财經大學bevictor伟德官网研究員吳文芳、華東理工大學bevictor伟德官网講師粟瑜。bevictor伟德官网院長蔣惠嶺教授歡迎了與會嘉賓,bevictor伟德官网的朱冰教授、李麗華老師以及研究生和本科生等人參加了講座。

王全興教授從改革開放40餘年的曆史變遷出發探讨了在新時代背景下民法與勞動法如何分工合作以保護勞動者的問題。當前我國民法與勞動法之間的關系沒有厘清,而勞動法保護又實行“一刀切”模式,對民事雇傭關系和個人勞務關系缺乏專門性規則調整,對網約工等新型用工方式也沒有及時回應,勞動者保護的盲區不斷擴大。由于《民法典》并沒有設定“雇傭合同”或“服務合同”的專門章節,學界對兩法關系的探讨更為激烈,就此王全興教授認為應從比較法視角、法學理論視角、立法視角和法律适用視角來進行解讀。

首先,王教授對“兩法”産生的曆史背景進行了中外比較。在西方國家工業化、城鎮化的過程中,法律對市場經濟的調節由放任自由競争轉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幹預,其變遷具有時序性,所以勞動關系法變遷也體現為私法社會化/公法化,勞動法形成了對傳統民法的傳承和超越,與現代民法分工合作,對勞動交換關系進行分類保護。反之,新中國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發展不平衡,且與信息化、全球化重疊,三大法域幾乎同時期形成,勞動合同制由固定工制轉變而來,勞動關系的調整呈現公法私法化/社會化的特征,勞動法與民法對勞動者保護的分工脫節,勞動法保護範圍偏窄,準從屬性的獨立勞動和獨立勞動的保護缺失。
然後,王教授從法理層面分析了“兩法”關系。我國現階段已具備私法社會化理論賴以作用的條件,但我國現階段國情的特殊性意味着我國未必完全遵循私法社會化理論,需要結合國情發展私法社會化理論。私法社會化的形式和程度可以分為内設式私法社會化與外接式私法社會化、淺度私法社會化與深度私法社會化等,我國目前缺乏民法體系内的私法社會化,勞動法領域也因為公法路徑依賴存在着私法化不足的問題。私法社會化的法律技術路徑是一般法與特别法分工合作,目标是達到私法因素與社會法因素組合的類型化調整,民法是市場配置資源的一般規則,勞動法是勞動力資源市場配置的特殊規則。
接着,王教授從立法層面詳細介紹了對“兩法”關系的思考。目前兩法分立的特點表現為:勞動法傾斜保護而民法不傾斜保護;以用人單位和組織從屬性作為界定勞動法和民法分工的标志;勞動法保護一刀切且保護範圍偏窄;社會保險與勞動關系捆綁。“兩法”分離導緻了靈活就業者保護盲區擴大以及民事雇傭、為個人雇主勞動等未被納入勞動法保護範圍等缺陷。因此将來需要重組“兩法”的分工合作關系,其實《民法典》設計了兩種銜接機制,包括一般法與特别法銜接機制(第11條與第128條)以及無名合同與有名合同規則銜接機制(第467條),同時也為勞動交換關系調整提供了備選規則。《民法典》還為檢視勞動立法中勞動者人格權保護的缺漏提供了參照系、為勞動權利擴容提供了法律依據、也增加了勞動者的維權路徑。将來“兩法”的立法應該相向推進,對于靈活就業下的非典型勞務關系、民事雇傭關系、準從屬性勞務關系、一般勞務關系應該分類調整,分别采用單行法的立法模式來填補保護盲區。配套立法時需要考慮某種勞動交換關系是否以及享受多少勞動基準保護、是否應該納入勞動争議處理範圍、是否納入職工社保體系等問題。
最後,王教授就“兩法”關系的法律适用問題進行了解讀。目前勞動立法滞後于民法立法,既加大了補充适用民法的需求,也加重了補充适用民法的風險,對于民事雇傭、個人勞務合同作為無名合同如何選擇法律适用也值得探讨。就此王全興教授認為,應堅持一般法補充特别法的方法,實際上司法實踐中也已經有此類做法,但是在适用過程中應避免民法規範适用的泛化,兼顧勞動力市場靈活性與安全性。之後,王全興教授就民法規範補充适用的勞動法思維講解了若幹典型問題,比如勞動争議案件中是否可以對雇主責任适用不可抗力的免責條款,又比如用人單位為勞動者辦理落戶手續、勞動者違反服務期協議的承諾是否有違誠實信用原則而應承擔賠償責任,更為生動地演示了補充适用思維的運用。

在随後的與談環節中,中央财經大學bevictor伟德官网沈建峰教授認為王老師的報告解釋了現行兩法關系形成的背景,提出了很多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他認為現行民法對用工關系缺乏關注,勞動法理論存在市場化不足等缺陷,沈教授還就勞動法作為特别私法的相關問題分享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勞動法學研究可以為民法學的發展做出貢獻。吳文芳研究員在與談時總結了王老師報告中體現的方法論,比如應該如何擺正事實判斷和價值目标關系的問題,另外吳老師認為王老師在談到“兩法”關系的法律适用時形成了一套民法思維與勞動法思維相結合的博大精深的理論,但是在實踐應用時将對勞動仲裁員和法官提出很高的挑戰。粟瑜老師認為有必要探究歐洲大陸曆史上勞動法與民法的形成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理論,有助于理解之後的“新民法”和“新勞動法”的産生,比如勞動關系中從屬的基礎是什麼,另外粟老師還提醒大家注意勞動關系的強外部性特征。


講座的最後,一位同濟畢業的張律師向王教授詢問外賣平台中的勞工關系是否應該受勞動法保護以及相關立法趨勢,就此王教授認為,平台中的關系是勞動交換關系,平台騎手處于弱勢地位,與用人單位間存在從屬性,而平台對騎手具有保護義務,對于這些問題理論界和實務界已經達成了共識,隻是對于具體的保護規則安排還沒有形成一緻意見,将來應該會有專門立法調整。至此講座已經持續了整整三個小時,在熱烈的氣氛中圓滿結束。
